在半夜昏黑之际,到了A城。在一家荒店里,过了一夜。翻来覆去,何曾睡得一觉,从灰红的灯影里,我看见纸窗的格子一格一格地白了起来。

有机会,去A城走走-LMLPHP

郁达夫的《芜城日记》只有四篇,但寥寥几笔,倒也勾画了A城的若干景致:车尽沿着了城墙,向北的跑去……一道古城。一条城河。几处高低的小山。一座高塔。几间茅舍。许多柳树。一湾无涯无际的青天。一轮和暖的秋日。一层澄明清爽的空气。

富春才子笔下的A城(安庆),渐渐浓郁起来。感觉不够过瘾,又看他的小说集,《茫茫夜》《秋柳》《迷羊》等篇,倒颇有不少写A城的,河流名胜、公园庙宇、街巷戏楼,可对照着读。

据史料记载,郁达夫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曾三赴安庆,并两度到安徽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任教。学校正处于菱湖之畔,因而郁达夫笔下也常常提及菱湖公园。菱湖早秋在女画家孙多慈的笔下也曾以文人画的意境呈现。从安庆走出的孙多慈祖籍寿州,与我算是同乡,所以对A地积淀着历史意味与人文情怀的菱湖公园颇有好感。

手上正在编辑陈子善老师的一本书,里面收有一篇为安庆学者汪军先生所作《归羊》而写的序。安庆人文底蕴深厚,作为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为发掘快要湮没的历史信息,提出“重走郁达夫的安庆之路”,并创作有郁达夫式的小说《归羊》。陈老师对这一举措欣赏而支持,为此而作文作序。这篇文章不由使我怀想起郁达夫笔下的A城来。

对A城一直有个美丽的误会,以为父亲的大学是在这座城市上的,一想到这座城市便想起年轻时意气风发的父亲,还有他讲述的若干往事。直到最近,将父亲的档案调阅后,才发现上面所记父亲就读的“安徽学院”是在芜湖。又想起母亲为调父亲档案,高龄亲自奔波。可面对父亲的档案,我又能做什么呢,不免黯然。

对于安庆,我认知不深。有几位大学同学是安庆人,有一位当年还将家乡的风景照赠予我,小孤山、迎江寺、振风塔之类的,一派皖江风情。当时也曾说笑要去那里玩,可最终没去,只留下一个念想。安庆古称舒州,别称“宜城”,简称“宜”,女儿名字里的“宜”字,竟撞上了这个美称,倒是无意之缘。

没去过安庆,想起十几年前曾去宣城,有文记道:“三晃两晃之间,汽车停在一条细如条带的小巷口。走进去之后,才发现巷子纷繁杂乱,四处延伸,黑黢黢的岔口如小兽般有所期待。”毕竟同是皖中城市,幽曲婉转,想为近似,或可领略郁达夫笔下的街巷风味:“穿过了几条街巷,从一条狭而又黑的巷口走进去”;“一出那条狭巷,就是大街”,从这条“狭隘的街上只看见了一条长狭的苍茫无底的天空,浮了几颗明星,高高地映在清澄的夜气上面”。

汪军先生发在微博上的“重走郁达夫之路”有图有文,图为稀见的老照片,文则简洁利落,切入主题。因而,陈子善老师在序中说:在郁达夫研究中,他安庆时期的活动和写下的A城系列小说,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所以,“重走郁达夫之路”活动应该充分肯定。

周围的夜气沉静,不禁想着,或许有机会可以按图索骥去A城走走的。

07-03 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