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为6379.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9.2%。”这是4月21日湖北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若是悲观的人,看到这些,恐怕只能想到‘无边落木萧萧下’”,面对记者的采访,一位武汉职业经理人说,“从那么艰难的抗疫阻击战中拼将出来,湖北乃至中国经济的韧性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未来是明确和可预期的,因此更准确的评价应该是‘不尽长江滚滚来’!”

图说:4月25日,汉街已经恢复往日的热闹。特派记者 张龙 摄

安全总监“碎碎念”

随着抗疫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武汉及湖北正进入恢复发展轨道。湖北省发改委介绍,截至4月9日,全省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已复工(含未停工)5829个,复工率99.5%、复岗率86.2%。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还成立重点项目专班,由省发改委牵头建立高效工作机制,推出支持复工复产30条举措。

或许这些数据比较枯燥,那么街头日渐增多的车流人流,城市天际线上转动的塔吊,无不告诉世人,充满活力的荆楚大地正在归来。4月22日,记者走出有着太空元素、被誉为“亚洲最美”的武汉中央商务区(CBD)地铁站,步入在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湖北省分行工地。和入场工人一样,记者经过登记、测温、消杀程序后,戴上安全帽,跟着装饰施工方安全总监杨中一,一边听着他讲解安全注意事项,一边进入电梯。

“受疫情影响,工期大概要顺延两个月。”杨中一说,“经过复工复产查勘审核后,我们有140多名员工进场施工,现在主要是地墙面铺贴工程,人力需求量大,由于外地员工来得少,现在施工队伍里约7成是湖北本地劳动力。”

“说到安全,经过抗疫攻坚阶段,现在您的工作有什么变化呢?”记者问。

“常规体温检测和环境消杀不多说了,我只想说,那么长的封闭后,工人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当然,大部分工人想得开,有些年纪偏大的人有些惴惴不安,这就需要疏导和干预。”杨中一介绍,这段时间,武汉天气变化大,穿多了的工人干活一久就会汗流浃背,等到出场测温时,一下子冲过警戒值,“我们会安慰他,让其在旁边休息十分钟再去测,就没事了。我们既让大家提高意识,又不要杯弓蛇影。”

在22楼,记者看到安全员不时提醒工人,戴好口罩,拉开作业距离。“随着天气渐热,更要注意易燃物品堆放,一定要放到独立区域。”杨中一指着角落里的堆料说,“搞安全监督,就像弹钢琴,不能顾了防疫一头,就把别的忘了。瞧,我们总是提醒工人别让一处材料堆放高度超过一米,以免倒塌滑落伤人。说多了,我就成了网上形容的‘碎碎念’。”

破解“四无”危机

穿梭于武汉企业中,记者看到的不止是恢复,更多的是创新。在良品铺子物流基地,五层楼的总库简直像脉动不停的“超级机器”,线下门店与线上电商的单日发货量约4万件,供应除华南外的全国2000家门店,而正常时候可达到6万件/天。“我们一小时能投送1.5万标,也就是1万件。”伴着传送线的滑动声,良品的集货管理岗吴爱华给记者指点着工作要领,在一个输送节点上,无线识别器敏捷地判明货品条形码,把信号传给万向轮,它们像扳道工一样准确把货品分送到8个方向,“这种‘机械分水岭’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

这段时间,因为给湖北农产品“直播带货”,侧重高端零食细分市场的良品铺子成了新闻热点。这家总部在武汉的企业正把技术创新当作“化危为机”的“金钥匙”。公司高级副总裁赵刚称,疫情带给企业的危机可用“四无”形容,“一是湖北门店歇业(无店);二是春节期间及之后很长时间,湖北乃至外地一些省份封闭管理小区,店里没客人(无客);三是交通管制,武汉的货出不去,外地的货也进不来(无运);四是全国很多小区封闭,员工不能回来复工(无工)。”

“化危为机”如何解释呢?赵刚强调公司正在有续复产,“通过钉钉、微信等程序常态化应用,我们在2月就实现90%的职能办公在线化,并借助过去发展电商的底子,让线上店弥补线下店的损失,同时以单店为核心,做‘门店互联网+’,利用社群网络,以单店周边社区为核心,利用社群展开订单交付(即社区团购)。我们很早就做社群,为线下门店准备了信息化营销工具(比如天猫网络下单自提业务),可过去店长应付常规客流都很饱满,便很少用它去联系顾客。而特殊时期,这些创新一下子都起作用了。”对于疫后发展,赵刚的感悟是,“中国企业确实重视创新,但真正一线的操作者未必从内心认同这些工具,只有面对困难,重新认识创新工具的价值,才会产生对创新的欣赏或者说接受,就好比骑兵挥舞马刀惯了,可敌人就不凑到刀锋所及之处,逼着你拿枪去打。”

赵刚提到,政府在提供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很务实,“举个例子,良品铺子总部大厦有千把号人,如果要复工,交通就是大问题。当时政府不能大面积恢复交通,但允许企业包车,这对我们来说非常贴心。”

当然,企业和地方要发展,最关键的是留住人才。在良品,记者遇见上个月才入职的王伟,小伙子是江苏无锡人。33岁的王伟说:“我在武汉上学,毕业就留下来,不知不觉呆了十来年,我自认为是武汉人了。”但作为“理工男”,王伟更看重能否成就事业,“武汉以及湖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荆州莲藕、孝感米酒、恩施小土豆,这里优质农产品造就了独特的味觉体验,而这种天然禀赋再结合武汉雄厚的高校科研力量,就有很大机会去干成一件事。”

正是在这里,王伟与高校合作,从坚果原料中提取优质蛋白,再应用到肉制品中,推出改善口感,丰富营养的新产品,“武汉是个能展示自我、实现知识价值的巨大舞台,像我开发的改良风味鸭脖,把偏麻辣的本地风味变得偏香辣些,使其走进更多人的餐桌。我去外面旅游时,看到游客津津有味品尝自己开发的风味鸭脖,内心就非常自豪。”

治愈心理创伤

事实上,武汉正重新绽放迷人的魅力。更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这座城市对未来的深度思考也进入了新的层面。

4月20日下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范静怡结束了疫情发生后的头一次神经与心理专科心理门诊。“我很高兴,能像以前一样面对面看病人,尽管还是有点隔膜。”脱下隔离衣、口罩的范医生长舒一口气,“过去一次门诊至少要接待十来个患者,今天首次恢复门诊,一下午的时间都给了一位患者及陪同的父母。”

来问诊的是一位中学生,既往成绩不佳,宅家近3个月的他又几乎无法与父母正常沟通,父母急得日夜难安,可他在家就是不说话。“孩子在校时,如果注意力不集中,顶多是老师批评以及向家长反馈,况且学校环境就适合学习,学习和游乐分得很开。而在家里,这种区分就模糊得多,孩子天天在眼皮底下晃,家长觉得孩子种种不是,难免矛盾激化,有的就大打出手。”

值得高兴的是,凭借丰富经验,范静怡很快找到和孩子沟通的切入口,从他喜欢的歌手肖战聊起,聊到疫情,聊到生命,聊到青春,聊到网络和未来,最后双方还答应继续交流,“这个孩子告诉我,他还给抗疫公益组织捐了500元压岁钱,这说明他内心是充满正能量的。”从这个孩子身上,范静怡感到整个社会需要重视心理援助。

在范静怡看来,经受灾难考验的地方,如何对重点人群(如丧亲家属)的心理辅导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从历史经验看,丧亲家属的应激障碍以急性居多,对情绪反应的干预,一个目的是使其情绪反应适度,“如果悲伤过度或过长时间,茶不思饭不想,那就有问题了,应该通过合理的干预帮助他(她)纾解,同时恢复其社会功能。”事实上,90%的心理创伤,时间是最好的良方,而心理援助主要针对严重创伤的“10%”,“如果创伤发生在青少年身上,那么有效的心理干预就更重要,如果干预得好,在巨大灾害来临后促进反思,他反而更容易产生社会与家庭责任感,俗话说就是长大了。”

事实上,武汉有关方面已就灾害心理创伤的迟发性(时间错位)、持续性、广泛性展开研究工作。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长、中南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肖劲松透露,武汉正致力于建设“心理咨询三级网络”,其中最基层是区卫健委安排心理咨询师与社区对接,心理咨询师和网格员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及时发现和为目标人士提供帮助;第二级则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以医学方法帮助轻度和中度患者,可以辅助用药;第三级是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为重度患者提供服务。“心理咨询师不是守株待兔式地坐等求助电话,而是进社区、乡村、企业、机关、学校、网络,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群”,“一个更加健康而强大的城市,将在我们共同奋斗下变成现实。”

特派记者 吴健

菜场门口的三个箭头

相信大家对这句话记忆犹新,“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而作为中国经济、教育、文化重镇,武汉崛起的步伐也绝不会被一种传染病所阻挡。

经过76天封城之后,武汉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社会经济生活正常化。就在4月21日,2020年复工复产企业系列现场招聘活动在武汉举行,提供岗位万余个。“我觉得未来至少是确定的,我们都找到工作了。”在武汉大学凌波门外的观景栈桥上,两位大学生与记者分享着喜悦,还相互玩着自拍。

04-30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