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 瑟

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新“牧民”正在捕鱼。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光明图片

因为爱情,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巴合孜热阿·热沙提嫁到了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尔村做了媳妇;

因为爱情,巴合孜热阿·热沙提与丈夫来到位于伊犁河上游喀什河北岸的高山牧场放牧,吃尽了苦头,最终也没给家里留下一只羊;

还是因为爱情,巴合孜热阿·热沙提又与丈夫一同来到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当起了新“牧民”,再也不用游荡在夏冬牧场,而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河上牧场养鱼。有了稳定的收入,更有了致富的幸福。

巴合孜热阿·热沙提的变化缘自2014年2月浙江人张秀与喀拉苏乡的结缘。张秀让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喀什河边的牧民放下羊鞭,驾船成为河上牧场的新“牧民”。

说起这种变化,张秀动情地说:“喀什河的水特别适合养鱼,而且是高档鱼,所以我就萌发了一个想法:一条河,一条鱼,一段情。我要把喀什河这么优质的水变成鱼儿的家乡,让世世代代生活在喀什河两岸的哈萨克族牧民生活得更幸福。”

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在这一想法的指引下,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利用科技创新手段,采取绿色生态环保型网箱养殖模式,于2015年投放50万尾鱼苗。

“我是2019年6月18日来公司工作的,刚刚一年时间。我丈夫是2018年9月来公司工作的。说起我们来公司就业,这里还有一个很长的故事。”巴合孜热阿·热沙提说。

嫁到丈夫家后,巴合孜热阿·热沙提和其他的妇女一样,整天围着灶头转,孝敬老人,扶养孩子。2016年丈夫要去喀什河北岸的自家草场放牧,她带着孩子一起来到高山上的牧场。高山上只有她家一间房,房后山下就是滚滚西去的喀什河,周边什么人家也没有。白天丈夫外出放牧,她就和幼小的孩子在家,望着喀什河,看到的只有水,看不到什么希望。一天夜里,孩子突发高烧,她和丈夫抱着孩子下山。到达医院时,已是第二天的凌晨。医生说,再晚送来一会儿,孩子就没救了。巴合孜热阿·热沙提只能抱着孩子大哭一场,没有一点办法改变自己和家里的命运。

2017年公公患病就医,贫穷的家里没有钱治病,只好卖掉家里仅有的100只羊。但羊卖了,老人的病还是没有治好。当老人去世后,原本就不富裕的家竟然穷到无钱再买一只羊。

“当时我真的很绝望。我娘家是农民,家里经济状况好一点。丈夫家这样的情况,让我很伤心,但我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家,毕竟这是我的家呀,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家里的模样,让生活更好一些。”巴合孜热阿·热沙提说。

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没有羊,没有钱,巴合孜热阿·热沙提鼓励丈夫来到家门口的天蕴公司工作,丈夫第一个月就拿到3000元的工资,给贫穷的家庭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她就与婆婆商量:自己也想来天蕴公司工作,孩子请老人帮着带,这样家里的经济收入会更高,日子过得会更好。明事理的婆婆同意并赞同了她的想法,巴合孜热阿·热沙提走进工厂的大门,和丈夫一样,成了一名新“牧民”。

“我到公司工作后,特别高兴。每天早晨和丈夫一起上班,下午和丈夫一起下班。一个月也有3000元的工资收入,我还用自己挣来的工资,给自己买了一部手机。丈夫也买了一台电动车。最高兴的是我婆婆,她知道我会上网买东西,就希望我给她买条裙子。我用自己的工资花300多元钱,给她买了一条最漂亮的裙子,她最喜欢穿了,天天穿,到处和邻居说这是我给她买的,是她最贵的衣服。”巴合孜热阿·热沙提笑着说。

和巴合孜热阿·热沙提一样摆脱贫困的还有喀拉苏乡加尔托汗村的吴斯班·阿拉勒拜。这位曾经的牧民,现在是天蕴公司的捕捞工。说起自己当下的幸福生活,他笑着说:“现在的工作与生活是过去从不敢想的。每个月有4天休息时间,平日都在河上牧场里忙碌着,日子过得充实和幸福。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买辆汽车,休息时可以带着家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

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喀拉苏乡副乡长史凯江介绍,天蕴公司成立后,喀拉苏乡牧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牧民的生活只能放牧牛羊,辛苦一年也没多少收入,思想观念落后陈旧,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脱贫致富的点子很少。如今这些祖祖辈辈靠放牧的牧民,转身变成了河上牧场的新“牧民”后,不仅有了稳定的工作岗位,稳定的经济收入,关键是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对新事物了解得更多,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动力也增强了。

2016年年底,天蕴公司从喀什河里捕捞出第一批商品鱼后,主动向尼勒克县提出带动喀拉苏乡609户贫困户共同脱贫的想法。他们出资51%,由贫困户借款出资,共同成立扶贫性质的新疆鱼水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世世代代的牧民成为持股的股东,享受到公司分红的好处。2017年11月和2019年6月,鱼水情公司两次分红,609户贫困户股东分得365.4万元。今年7月,第三次分红又将进行,贫困户股东将再次拿到从喀什河上牧场里“捞出来”的红利。

伊犁河上新“牧民”新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摄

天蕴公司总经理李春雨介绍,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公司从2016年3月响应尼勒克县脱贫攻坚号召,将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的4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当时这40户贫困家庭人均年收入仅有2877元,只有8人有过外出打工的经历。2019年年底,这40户家庭中有17户入股公司产业,31家有外出务工人员,人均年收入达5531元。而目前在公司工作的当地牧民就有111人。

今年3月,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阿迪力·图尼亚孜和20名贫困人员来到天蕴公司工作。阿迪力·图尼亚孜的父母都已去世,家里只有4亩土地,生活艰难。到公司上班后,经过两个星期的培训,他就学会了用自动化投料机投放饲料,掌握了水面安全的规范生产。他说:“一直想着自己的生活怎么才能好起来,但没有技术,我家乡条件又有限。如果不是来到这里工作,我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改变我的生活。”

巴合孜热阿·热沙提说:“过去我们这里的牧民守着喀什河,不知道怎么致富,现在我们还是守着喀什河,却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靠公司为我们带来的新生活。”

《光明日报》

07-07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