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走进江西省文明村镇、九江市乡村振兴示范村——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环境优美、山水环绕、鸟语花香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很难想象,6年前的东山村竟是武宁县183个行政村中出了名的落后村,出行不便、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而说起东山村的变化,就不得不提到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兼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

谭翊泉曾是九江学院的一名教育工作者,2016年10月主动请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当时30岁出头的谭翊泉曾是个不被乡亲们看好的“年轻娃”,但驻村帮扶近4年来,他用行动一步步打消了乡亲们的顾虑,不仅让东山村走出窘境,还让这个小村庄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示范村的美丽蜕变。

重扶智 激发内生动力

在东山村精准扶贫办公室桌上有个厚厚的笔记本,这是谭翊泉的扶贫日记,里面记录着他在村里的点点滴滴。

作为“十三五”省定贫困村,东山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40户131人。谭翊泉坚持每月遍访1次,村民都亲切称他为“小谭书记”。为了落实和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他主动与学校对接,争取来20个二级单位对接20户重度贫困户。

身患糖尿病、每天不离药的李正英是村里的重度贫困户。2016年,谭翊泉与她家结对帮扶后,帮她盖起了新楼,开起了小卖部。“现在住上了新房,儿子儿媳妇出去赚钱,生活越来越好了。小谭书记像是亲人一样关心我们全家人。”提起“小谭书记”,李正英连连点赞。

“扶贫更要扶志、扶智。”作为九江学院的一名年轻教师,谭翊泉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智力资源和优势,在贫困户中每年投入3万元大力开展贫困户“微产业”帮扶,又通过工会、党支部开展消费扶贫。

东山村自然资源丰富,紧挨庐山西海,湖面点缀着为数众多的大小岛屿,永武高速横贯全境,村民却守着如画的风景富不起来。谭翊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组织召开“诸葛会”,与村民一起找原因、谋出路。谭翊泉大胆提出了将东山村打造成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构想。说干就干,他借助学校智力资源,完成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整体旅游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并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完成了新农村建设、污水处理和“七改三网”全覆盖、道路改造8.9公里、危房改造34户。

抓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在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以后,谭翊泉和扶贫工作队、村“两委”反复研究论证,确定了田地、房屋、山林、库湾等资源作为开发对象,实现流转全村土地95.3%,闲置老宅8栋,库湾近500亩。各类资源同时以30年租赁资金的总额作为股金入股。目前,有29户贫困户入股蔬菜基地合作社,40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实现了贫困户入社全覆盖。

发展产业的过程中,谭翊泉坚持发挥“4+N”党小组引领产业扶贫模式,采取“支部+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一个党小组引领1个至2个产业,一个党员成为1个产业的致富带头人,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发展苗木基地540亩、蔬菜基地120亩、小龙虾基地50亩、皇菊产业基地80亩,每个产业村集体都以一定比例入股分红,一系列产业帮扶措施,让东山村的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高速服务区紧邻村子的优势,创办了“1+1+1”扶贫车间和农产品扶贫超市。

谭翊泉告诉记者,发展旅游已成为村民们的共识。目前,总投入1.3亿元的田园综合体、嘉园二期、民宿改造、乡村森林公园等项目正在稳步推进,加紧施工。为支撑这些旅游项目的实施,谭翊泉组织了18名东山籍能人成立江西西海滨湖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整村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久的将来,村民就能吃上‘旅游饭’,发上‘生态财’啦。”谭翊泉说。

05-07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