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封浜小学导入AR技术将种子和虚拟场景通过数字终端呈现 采访对象供图
嘉定区封浜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如今,一颗颗充满未来感的种子,不仅为校园增加绿意,也在孩子们心间萌芽——在近200平方米的种子探究实践园内,“种子小创客”们将种子放进光照培养箱,观察不同温度、不同水质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老师们用AR技术建起“种子博物馆”,用数字终端将沉闷的知识点,生动有趣地呈现出来;孩子们则需通过三维立体打印和动画视频的形式,展现一颗种子的生长过程……
对于教育而言,人工智能是什么?学习各种编程语言,做一个快乐的“码农”?戴上VR眼镜,来一番“云”中漫步?在申城的中小学校园,记者看到,AI的魔力远不仅在此。AI赋能教育,正在为师生创造一个没有边界的学习空间。
全学段推广人工智能教育
校园中有很多花花草草,你是否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掌握图像识别技术,教会手机识别出每一种植物的名称?无人驾驶是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的“黑科技”,如果能调试出一辆智能小车,看着它穿越障碍是否特别有成就感?在徐汇区,从2020学年起,将在全区中小学全面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究兴趣。
图说:南洋中学陈敏老师正在为同学们讲授“图像识别”课程
徐汇区教育学院组织力量,细化研究徐汇区人工智能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程内容,全区全体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已经于2019年完成首轮人工智能培训。“我们将鼓励学生勇敢尝试,从前沿科技的旁观者,变成体验者、参与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徐汇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建立“第四维学习空间”
在嘉定区清河路151号,一个总建筑面积达到3400平方米的“嘉定区青少年科创集散地”,是华东地区第一家专门以青少年科创教育为主题的开放式“科技空间站”。为孩子们提供“智力外援”的,不仅有上海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专家,还有深圳优必选科技、蔚来汽车、联影医疗等知名企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向未来创新社会的挑战。
说起这里开设的23门人工智能课程,嘉定区教育学院课程部主任田洁如数家珍……创意涂鸦、乐创3D、2040社会创新者、信息时代的核心素养、游戏设计师、无人机文化与技能、慧生活、启蒙科学等课程为小学生启蒙而设;网页视觉创意、3D设计、视听影视、2040创想搭建、APP应用开发、超级工程师、无人机DIY、爱科学等课程则为初中生探索AI世界提供指南;未来科学家、无人机编程、PYTHON编程、2040创新型创业者、视觉传达、微电影制作等课程引领高中生深入畅游AI世界。
图说:嘉定区实验小学学生在集散地学习无人机课程
“每一个门类的课程框架以引进、借鉴国际最优秀的同类课程开始,再和我们当下的教育条件、教育课标结合,进行本土化改进。”田洁介绍,两年以来,集散地一共完成28000多个课时,覆盖嘉定区域90%中小学,还组建了人工智能社团,辅导学生300余人。与此同时,集散地也“走出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区内中小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课程。除了嘉定区封浜小学的“种子创客”课程,各校结合自身特色,用AI技术创造出“第四维学习空间”。在嘉定区同济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区域特色汽车智造文化课程应运而生,创意设计类、机械组装类、编程类、科技文化类、科学探究类等不同类别,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特长。
田洁介绍,即便疫情来袭,在云端课堂,同学们仍没有停下探究的脚步。“口罩收集大作战”“地球的自述”“模拟太阳系”……集散地官网更新了56个课程194课时,上万人次学生通过录播的形式进行线上学习,和老师进行互动。云端的“智库”,正在为学生发现兴趣、勾画未来,提供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