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王嘉伟走进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上海航道局下属的上海交通建设总承办有限公司。他的这份工作来之不易,三天前,刚刚收到了这份宝贵的录用通知。两个月来艰难的求职经历,让他深刻感悟到:大学生求职,绝对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要学会“广撒网、多捕鱼”。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毕业生不妨转换一开始的思路,未必要将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得十分紧密,选择“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给自己争取到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拓展了自身的职业规划道路。
王嘉伟就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是沪上一所知名的商科院校,往年,去银行、外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似乎已经成了毕业生们最普通的选择。然而,今年疫情突至、经济停摆、外贸困境,种种环境,让毕业生们不知所措。
王嘉伟修读的是会计学,一开始的目标也是以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传统会计岗位。6月初,他收到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面试邀约,在一番准备后,如约前往。不料,这次面试并没有通过,他并不甘心于此,告诉自己已经做好了碰壁十次百次的准备。第二次面试来到了学院的一家实习基地,面试与审计相关的岗位,此时的他依旧坚持原本的求职思路,这一次,王嘉伟面对面试官对答如流、表现出色,但还是在回家后收到了不通过的通知。
此后,王嘉伟开始思索今年疫情对于应届生就业的冲击,他问自己“一心一意找寻的全职会计工作,是否真的是非它不可?”他明白,眼下自己十分看重的单位,竞争者众多,僧多粥少,掉下独木桥的人恐怕是十之八九。王嘉伟决定改变思路,从原本的会计行业的工作,转变为接受多领域、广泛行业的工作,甚至不一定是全职,如果能先从实习做起,也是非常不错的机会。打定主意的他,将简历投到了更多的企业,不仅仅局限于会计、审计等岗位,而是包含了税务、银行、人力资源、媒体、软件、广告、编辑、游戏等多领域,逐渐地有更多单位给他打来了面试邀约的电话,就业机会面拓宽了。从五角场到静安寺,从浦东到徐汇,近一个多月来,王嘉伟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上海市区,从一个单位奔赴另一个。7月2日,他应上海航道局的面试邀约,前往位于外滩的海关大楼参加财务岗位的面试,最终就业成功。
回顾两个多月来的求职经历,碰壁多次,石沉大海多次,王嘉伟告诉仍苦苦寻找工作的同学们: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有些工作不愿意去尝试,认为自己的能力只局限于某些岗位,白白错失很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