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线上购书,才发现云上书库是堰塞湖,点击一本书,同类书一长串,烧香引出鬼来,居然有那么多李鬼啊!选书就成为一门学问。

除了部分鬼怪灵幻小说外,线上书均源自线下出版社,传统的选书诀依然适用。

李大伟:线上选书诀-LMLPHP

标明主编,肯定不是原创,先查百度,如果主编是博导,各章节的撰写者,可能是他的研究生。硕士三年,第一年生手,第二年枪手,第三年忙着找工作。毕业了,下一个新手上,菜鸟接力,还是菜鸟品质。这样的书能出版,主编的面子:申请、立项、基金、买书号、挂羊头!掌舵的是博导,划桨的是菜鸟,小舢板拼凑的航母,尽管联合舰队司令是山本五十六,一帮渔民驾着一堆捕鱼船,充其量硕士论文,类似于读书笔记。读这样的书,等于批改作业,于己何补?

标明编著,还不如编。编,搬砖头,编者是送快递的,原汁原味,“农夫山泉”,纯!编著就不老实了,不知掺了什么水,“水”货,删!

如果是编,那就得翻翻内页,都是大家的话,可能家有存货,买回去叠床架屋。如果是年选,尤其文学,那就要看看入选者的名头,都是名家,那就要算算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就要三思而行了。人的成长规律,女性到了25岁,皮肤开始松弛,打针的除外;男士到了30岁,体力开始衰退,打拳的除外;过了35岁,创新能力(科研)开始下滑;过了50岁,创作能力(文学)开始下滑,当然,回忆录除外,学术随笔除外,絮叨人情世故的除外,这些都是炖品,需要时间陈酿,火到猪头烂!非“老甲鱼”们莫属。

如果是著,先看作者,如果陌生,那就要看出版社,那是疏密不同的多层过滤网。中央级的:商务、中华、三联,地方级的:苏浙沪等地的人民出版社,或者专业出版社,比如上海古籍出版的古籍,上海社科院出版社出版的社科著作,这些出版社,编辑乃第一杀手,报选题,送审核,最后由出版社筛选,重重拦截,脱颖而出,生活硬扎!

如果是译,尤其学术著作,须知译者的学术背景,如果是该领域名家,选书不差,译文准确,但翻译的更高标准:畅达。如果只是个外语人“材”,对应汉文,长句从句,正话反说,阴阳怪气,疙里疙瘩,塑料面疙瘩,还不如不懂外语的林纾,散文高手,译文比原著更精彩,“汽车被林译成“缩地之车”,速度扑面而来。还有汤永宽笔下的泰戈尔诗选,斑斓多彩,我有个错觉:原诗是锦缎,汤是裁缝,裁剪出一袭水蛇腰的贴皮旗袍。文学翻译的首选是才情,而不是外语系背景,如同外交部部长,是口才、智慧,不是同声翻译。

最近看到《斯密评传》预告,吴惠林著,查了百度,台大经济系博士,有芝加哥学派之称的芝加哥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经济前瞻》的主编,出版了多部学术著作,这个学术背景,证明非外行选书译述。且常在各大报刊发表时事评论,能写报章体,文字必然畅达,非数学模型经济学,外行可以看懂,毫不犹豫下单,顺便将他另外一本《蒋硕杰评传》也囊括其中。

卓越仅限于域内,越界就有点扯,今年上半年一研究方向为中东的国际政治的博士生,自负地以为石油盛产国集中在中东,学术认知应该高于社会平均值,凭借俄新社新闻下判断,贷款投资原油宝期货,结果倾家荡产。幸亏是个堵头,企图闷声发财吃独食,如果夸夸其谈,汇编成书,读者陪他跳楼。

但网上书商很狡猾,书名最大,书价最清,如新凿的墓碑:清晰、深刻。作者名字,依稀仿佛。著、译、编、编著、编译名字更小,基本看不清。出版社名字根本看不清,尤其无法翻阅目录。下单吧,邮来的是盗版,甚至复印,尤其同济大学出版社的上海史,偏重市政,图片多,开本大,复印者为了节约,缩小开本,必须拿着放大镜如鬼子探雷。要么就是似是而非的书名。

竹简时代,盗版成本等于初版,所以只有经典流传,开卷有益,此言不欺。到了电脑时代,一键成就,只需纸张,结果海量书籍,开卷有菌,筛选费时,无异谋财害命。

线上购书,不亚于误入布雷区;安全走出,相当于举着火把,穿过火药库,无异于股市脱险记。

07-12 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