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从今天起,夏令热线推出“夏令最行动”系列报道。第一篇关注“最长梅雨季”的8个城市管理细节。记者还将兵分多路,在“最深”的夜,记录彻夜不眠的城市守护者;在“最静”的晨,随水务工作者登船打捞垃圾、治理河道;在“最热”午后,聚焦烈日炙烤下的坚守岗位者;在“最暖”傍晚的乘风凉时间,走进逼仄弄堂,聆听居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旧区改造的可喜变化;还将记录“最全”进博会筹备,实地采访、用脚丈量,全方位梳理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的筹备冲刺细节……用每一次出发、每一笔记录、每一项“最行动”,我们努力描摹“人民城市”的魅力,讲述人民群众如何最大限度地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漫长而恼人的梅雨仍在继续。夏令热线开线几天以来,不少来电都与连日阴雨相关。比如,房屋漏水、外墙脱落、人行道破损、路面坑洼积水、供电不稳等,对居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了一定影响。记者走访房管、电力、水务、道路等多个职能部门,关注精细化应对举措和服务细节。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应对“最长梅雨季”,如何提高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我们尝试从城市管理的8个温馨细节中去寻找答案。
透水砖块“浇不湿”
徐汇区虹漕南路钦州南路附近的人行道,最近正陆续换上全新的大块透水砖——都是40厘米见方、6厘米厚的陶瓷环保材料,一次性压制而成,耐磨和防滑功较强,可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顾名思义,“透水”是最大特色。一桶水浇上路面,十几秒后只剩水痕;不到一分钟,几乎全干了。
图说:虹漕南路钦州南路附近的人行道,最近正陆续换上全新的大块透水砖 记者 陈梦泽 摄
而在改造前,路面多处破损,最怕遇到连绵阴雨,一些积水路段让过往行人猝不及防、避之不及。上海近几年探索应用透水砖来改造人行道,采用“透水基层+透水砖”的结构,构建透水生态路面系统,做到“大雨不积水,小雨不湿鞋”。
透水砖的材质不只是陶瓷,长宁区虹桥路、普陀区丹巴路,用的就是“钢渣透水基层+钢渣透水砖”——以废钢渣为原料,成本较低;具有强透水性,遇大雨也不积水;砖块表面的凹凸颗粒,还可增大摩擦系数,防止路面反光,吸收部分噪音。
人行道巡查、养护和改造,从未间断。市道运局设施养护监督处高级工程师吕艳萍介绍,仅7月14日一天,全市就巡查处置384处人行道病害,养护维修人行道4787平米,这仅仅是道路养护工作者日常工作的一小部分。
“道路医生”很聪明
在青浦、嘉定、松江、金山、奉贤等区,你可能会在路边偶遇一辆不起眼的橙色面包车,车顶装了一高一低两个探头,车身写有“道路医生”的中英文字样。
图说:智能巡查检测车擅长图像智能识别,可自动发现裂缝、坑槽、沉陷等道路病害 受访者供图
图说:智能巡检车顶部装有两台高清摄像机 受访者供图
车如其名,这是一辆专为路面寻找病害的智能巡查检测车。车顶的两台高清摄像机搭配辅助定位系统,为道路养护提供精准数据,消除安全隐患,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去年底引入青浦,今年推广到多个区。
这位“道路医生”,擅长图像智能识别,结合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可自动发现裂缝、坑槽、沉陷等黄梅天最让人头痛的道路病害,还能通过图像校正,计算病害面积;即便高速行驶时,仍可对路面连续拍摄,高效获得原始数据;还能在手机或网页端生成可视化报告,帮助管理人员直观、便捷、准确地使用病害数据,提高养护效率。
有了它的帮助,发现和修复病害更及时,动态病害数据库建了起来,有助于预防性养护和精细化管理;数据比对和分析方便多了,能客观反映道路健康状况;后续处置也快多了,养护维修人员可直接获取精准定位,快速到达病害位置。
“见缝插针”换新衣
梅雨天走在人行道上,最怕踩到积水。最近经过金山区龙翔路的行人,不必再担心——市政部门已“见缝插针”地为人行道“穿”上了“新衣”。
7月13日,趁着难得的晴好天气,一批市政养护人员驱车来到龙翔路。一下车便开动机器,掀开人行道上的破损道砖;随后,一辆辆满载新道砖、黄沙、水泥的车辆,陆续驶来。平土、拉张、拌料……一时间,人行道上仿佛沙场点兵,一个个施工人员各司其职,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施工声此起彼伏,一块块新道砖便铺了上去。
图说:市政养护人员7月13日“见缝插针”为龙翔路人行道“换妆” 受访者供图
“现在平整多了,再也不怕‘中招’。”市民张女士经过施工现场时脱口而出。她介绍,以前部分道砖表面严重老旧坏损,有的松动不平,一脚不慎,就会踩出“喷泉”,溅到身上特别尴尬。
市政部门介绍,近来雨水偏多,给道路养护维修带来了较大难度。养护人员加强了路况巡查频次,发现龙翔路部分人行道破损老化日益严重,特别是遭遇超长梅雨季,有加快坏损的趋势。7月13日不下雨,道路养护单位赶紧“见缝插针”,加速改造。
不再冒雨交电费
在连绵不绝的梅雨中,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给浦江镇革新村的村民送去了电子账单;还计划将革新村打造成为全市第一个全电子账单支付村。
“来来来,有了它,付电费不用跑出门,账单想看就看。”几天前,市南供电公司几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一开嗓,就吸引了村民注意。大家纷纷在“国网上海电力”的微信平台上申请电子账单,并下载“网上国网”APP,完成注册登录后,尝试电子交费。
图说:供电公司冒雨送电子账单进革新村,教村民电子支付 受访者供图
不少中老年村民的子女在市区发展,他们留守村庄,仍习惯每月拿着纸质账单,去邮局交电费。缴费时间相对集中,在邮局门口经常排长队;遇到“最长梅雨季”,路上来回更觉不便。
于是,国网上海市南供电公司冒雨把电子账单送进了革新村,还手把手地指导电子支付。
“神奇!”赵女士看到其他村民通过手机很快交完了电费,马上也把手机递给了志愿者。“以后交电费,我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排长队了。”看着志愿者的手指飞快操作,她笑得很开心。
“安全锦囊”保供电
“暴力梅”频频来袭,如何确保用电安全?国网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给出“安全锦囊”,昨天冒雨送到大名路300号的虹口港泵闸。
虹口港水系河道贯穿8个街道,堪称虹口的“母亲河”。虹口港泵闸承担着挡潮、防汛排涝、双向灌流、净化水质、改善周边水环境等功能。当虹口港水位可能影响防汛墙安全时,泵闸会立刻开启,将水排入黄浦江,保障沿线居民安全。
为确保相关设备在“暴力梅”中正常运转,市区公司客户经理顾思园、郁悦昨天来到虹口港泵闸。询问了水位高低、泵机开闸排水等情况后,顾思园主动将手机号码报给了泵闸工作人员。“我24小时开机,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联系。”
顾思园介绍,国网市区供电公司正全力打造“不停电”配电网示范标杆,全力确保中心城区供电可靠率在99.999%以上;接下来,将继续加大与重要客户的沟通与联系,增加上门走访和巡查次数,协助客户修订应急预案,24小时待命,确保上海中心城区在“暴力梅”面前毫无惧色。
积水改造进小区
积水点改造,连续多年被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今年涉及11个路段。各区还有一些积水点改造项目,有的已从道路延伸到了小区,并且经受住了超长“暴力梅”的考验。
前不久,松江区九亭镇的易富路(盛龙路-北泖泾)刚改造完毕。此前,沥青面层破损严重、窨井损坏,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雨水管接口错位、脱节,每逢暴雨,道路成“河”,路人需淌水而过。
虽然这个路段不属于市政府实事项目,但路面积水同样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时对雨水总管损坏、错位、脱节位置维修,对损坏严重的路面中修,并更换雨水连管。焕然一新的易富路,在今年的超长梅雨季中没有积水,赢得周边居民交口称赞。
除了改造易富路外,松江区水务局还将积水点改造工程延伸到了兆达路、西张泾路等12条道路,以及新上海弄里人家、兴日小区等10个小区,相关工程计划在7月全面完工。
“橙色军团”快响应
在普陀区,多支“橙色军团”活跃在各小区,将应急抢修到场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左右。
“我们小区住宅楼有水泥块坠落,非常危险,请‘橙色军团’快来现场。”昨天一早,上海发布蓝色暴雨预警,北石路105号居民打电话求助。普陀区房屋维修分中心杨华峰根据手机提示,点击进入报修页面,看到高空坠物险情,立即拿起一捆警戒线,和同事结伴出发。
杨华峰在现场发现,剥落的水泥块多为小块,是建筑外墙粉刷层材料,立即拉起警戒线,提醒居民绕道。由于暴雨天不能修外墙,他便系上安全绳,将六层、七层外墙剥落区域铲平,消除水泥块再次坠落的危险。
被居民们称为“橙色军团”,杨华峰很自豪。以前上门查看、排险,约需2小时。如今,住宅小区险情被列为第一重要任务,大多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
今年汛期来临前,普陀区设立宜川、曹杨、长风、桃浦、真如房屋维修分中心,配足维修人员和防汛物资。一旦接到报修电话,就近的分中心人员马上出动,大幅提升响应时间和维修效率。
图说:物业维修人员迅速赶到北石路105号,拉起安全警戒线 受访者供图
治漏水“疑难杂症”
最近一个月,长宁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每天接到居民报修电话约70个,涉及房屋漏水占比16%,比前一个月的10%略高。得益于老旧房屋成套改造、美丽家园建设等城市更新,和往年梅雨季相比,维修人员今年不再忙着四处抢修,而是变身“房屋医生”,重点“诊断”漏水“疑难杂症”。
昨天下午,长宁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杜辰华提着工具箱,来到天山河畔花园一户4楼居民家中,查看地板渗水问题。他发现,客厅地板多处腐烂,踩起来像是弹簧地垫。
杜辰华关闭屋内所有水龙头,发现水表没走,排除了进水管破裂问题;居民称地板渗水一般发生在洗澡后,他又走进卫生间,用螺丝刀撬开门缝,发现接缝处有积水,迅速找到症结——卫生间排水管道老旧破裂,建议局部维修。
“每次维修后,我们都会出具一份书面‘诊断’单,并和现场图片整理归档。”长宁区房屋应急维修中心副主任陈易新介绍,大家经常讨论漏水“疑难杂症”,总结、分享能复制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