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中路1487弄,是著名的上海新村。上海滩著名的工商界人士陈铭珊曾于1942年入住上海新村19号。抗日战争期间,他曾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输送药品,竭尽所能为抗战服务,而他在上海新村的家则成为了“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庇护所”。  

为一个人 逛一座城 | 陈铭珊在上海新村的“烽火”岁月-LMLPHP

图说:上海新村   记者 蔡瑾 摄

为新四军送药品    

陈铭珊,浙江萧山人,1933年17岁时到上海南洋药房当学徒,后任襄理、副经理。在此期间,陈铭珊先在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后进入“英国雷士德工学院上海分院”的夜校部化工专业半工半读。    

1938年初,在上海第三红十字医院当护士的陈铭珊大妹陈谨亚,选择去苏北参加抗日。抗战期间,妹妹托人找到陈铭珊,要求采购一些新四军救治伤员急需的消炎、止痛、杀菌药品,以及一些医疗器材,陈铭珊积极给予帮助。    

1939年,陈铭珊担任万国药房负责人。1942年,年仅26岁的陈铭珊出任当时全国最大的信谊药厂的副经理,成为当时上海滩工商界知名人士。 

1948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节节胜利,震动了上海的工商界。当时,信谊药厂总经理已前往香港,陈铭珊负责全厂工作。陈铭珊晚年回忆说,当时他看到国民党政府倒行逆施,弄得经济全面崩溃,民不聊生,内心非常痛苦。面对何去何从的抉择,在中国共产党统战政策的感召下,一贯秉持实业报国理想的陈铭珊作出了毕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掩护地下工作者    

上海新村建于1939年,之前那里曾是盛宣怀住宅的大花园,花园砍去一半,建起成行排列的混合结构小楼56幢。上海新村整条里弄建筑风格统一,均为三层,坡顶,水泥砂浆外墙、局部有简单的竖向几何形图案,略带装饰艺术风格。建成之后,上海新村成为当时中产阶层首选的“新里”住宅。    

陈铭珊1942年搬入上海新村,那时他不仅向新四军提供药品,而且位于上海新村19号的家也成为“党的地下工作者的庇护所”。据陈铭珊之子陈定国回忆,“当时的家是标准的里弄房子,北向入口,南向楼层有阳台,地面层有花园和通里弄的花园前门,经常有陌生人来,前门进来,进屋穿上爸爸的西装后再从后门出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了陈铭珊很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历任政府、民主党派和社会组织的重要职务。陈铭珊常常感叹,“我只不过做了点滴小事,党却一直记得我。”   

07-16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