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樊宇)中国经济半年报16日出炉,上半年经济先降后升,二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几成定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局面下,中国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为疫情阴云笼罩下的世界带来“好消息”。

打开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稳定在荣枯线以上,网上零售额增幅明显,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不断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收窄,货物进出口好于预期……一连串数据见证中国经济稳步复苏的进程。“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经济活动恢复,中国成为疫情暴发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华尔街日报》这样评价。

中国经济何以能率先快速复苏?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认为,中国在疫情暴发后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是经济快速复苏并走在世界前列的关键。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从疏解企业困难、加大信贷支持、畅通供应链循环到政企联动稳外贸,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为中国经济的积极态势提供强大保障。

7月16日拍摄的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

消费力逐步回升,制造景气持续走高,中国经济“磁场”活力不减。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明显收窄,其中6月份中国汽车产销延续回暖势头,当月产销量环比和同比保持增长,上半年汽车产销总体表现好于预期。新型消费增长强劲,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25.2%。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站上荣枯线。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比上月上升0.7和0.5个百分点,显示供需两端持续回暖。此外,新技术、新平台、新模式正打破传统业态边界,不断为中国经济积蓄发展新动能。

开放度持续扩大,投资前景更加乐观,中国经济“磁场”引力更强。面对依然严峻的全球疫情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国保持着既有的开放节奏,将更多开放意愿落实到行动上。从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到广交会搬上“云端”;从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再次“瘦身”,到紧张筹备的第三届进博会……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稳步有序推进,开放度更高的中国经济和消费市场显露出巨大的磁石效应,成为疫情之下全球企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从新业态的生长到新消费的扩展,新增长极所孕育的市场机遇受到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关注。近日,德国制药企业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启动中国外部创新合作中心,表示对中国保持“强大的信心”,将持续深耕和布局创新,并公布未来5年将在华增资4.5亿欧元。美国强生公司在苏州产业园投产的首款运动医学设备“明镜超高清4K内窥镜影像系统”交付上市,强生期待未来与各界合作伙伴一起把中国打造成为“全球的创新引擎”。

中国疫情的有效防控和经济稳健复苏也增强了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信心,投资中国成为分散风险的配置优选。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同比增长48%。根据美国荣鼎咨询集团报告,前5个月外资在华并购金额达90亿美元,10年来首次超过同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

世界经济寒意阵阵,二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却鼓舞人心。面对疫情带来的前所未有挑战,中国经济依旧保持住了稳健的“底色”。疫情严考仍在,经济全面恢复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宏观经济的韧性与潜力、持续扩大的开放格局,充足的政策空间,构成了中国经济应对挑战的底气。中国经济“引擎”再发力,必将助力逆水行舟的世界经济恢复前行。

评论

07-17 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