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首席记者 宋宁华)群众声音是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城市“新风尚”。今天下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仪式举行,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媒体通气会。

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城市“新风尚”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今揭牌-LMLPHP

图说: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今天揭牌。宋宁华 摄

人民建议采纳率从58%提高到97%

今天下午,59岁的“建议达人”虞国伟也来到揭牌现场。6年多,他始终热心参与人民建议,甚至带动了自己的儿子也加入人民建议的队伍,成为“父子兵”。

看到路人踩到松动的路砖差点摔倒、周边老旧居民区停车矛盾凸显、高楼建筑外墙时有脱落的新闻不断……生活中的点滴都成为虞国伟父子写人民建议的灵感来源。看着自己的一条条建议变成一桩桩方便市民的实事,“提出合理化建议,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地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做更加热心的城市主人。”虞国伟说。

 ■从无到有,2011年12月,市信访办正式成立人民建议征集处,出台《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规定》;

 ■从少到多,市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不断高涨,接收办理的人民建议事项上升到30余万件,占信访总量比例从6.5%上升到约30%;

 ■从优到精,在历年向市委市政府上报的1300余件重要建议中,市领导批示1470余条,职能部门采纳率从58%提高到97%,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150余件,每年评选100件优秀人民建议。

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城市“新风尚”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今揭牌-LMLPHP

图说:涌现出一批“建议明星”。

办公室不是简单的“多块牌子”

“群众声音是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蕴含着大量真知灼见。成立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不是简单的机构设置、多块牌子,关键是怎么做好今后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城市发展建设上来。”市人民建议征集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揭牌后,将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城市“新风尚”。整合资源、打通渠道、扩宽平台,在“人民建议征集信箱”“市委领导信箱”“市政府领导信箱”“投诉受理信箱”、群众来信、走访反映、12345等征集平台基础上,融入城市治理“两张网”,延伸触角到社区村居。通过“上通天线、下接地气”,建立深入百姓生活、融入基层治理、走进决策视野的建议征集渠道和平台。“我们还将设立人民建议代理人制度,针对一些年纪大、打字有困难的群众等,由社区干部等为其代理提建议,保证所有群众都有提出建议的权利。”有关负责人透露。

为了让老百姓的“金点子”落地生根,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还将进一步加强机制创新,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民意“直通车”。在收集梳理机制上,大力推动从“被动征”向“主动征”转变,聚焦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城市治理的缺位点、政策措施的空白点,积极挖掘“金点子”好建议。

此外,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还将着力打破部门壁垒,拓宽建议征集工作界面,通过流程再造形成从征集到落地的闭环管理,推动建议成果转化,让人民建议征集成为治理“有机体”,把“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的追求落实在城市治理的每个细微之处。

07-17 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