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中患有牙病的人不少。有的路上碰到,用手捂着半边脸,十分痛苦。有时老同学、老朋友聚会,一张口牙齿残缺不齐,说话“漏风”。
此外,我还发现牙齿有病,许多人能熬则熬,能拖则拖,要等到实在疼得忍受不了才去看病。为啥?有人说“牙疼不是病,疼时无人问”,还有人说别说拔牙,就是想到钻牙、磨牙时的“滋滋声”,就吓得要命。
说起看牙,我想起两件亲身经历的事。一件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到公费医疗对口的一家医院看牙病。医生看了说一颗牙蛀了没法补要拔。我问拔牙打麻药吗?医生说现在流行“针刺麻醉”,不打麻药。我对新生事物比较支持,就同意试试。医生在我头部、脸部还有手掌合谷等处扎了七八针。等了一会,他拿着拔牙钳对我说,嘴张大,如果痛你就说。我点点头把嘴张开,冰冷的钳子伸到我口中,“嚓”的一声,只觉得撕心裂肺,我摇着头嚎叫起来。医生没理睬又用钳子一拔……这段经历就像是在“受刑”,永生难忘。
还有一次,也是因为蛀牙,吃冷、热、甜、酸的东西都疼。所以,医生看后,又是钻、又是磨,在病牙中间打了个洞,用药填塞,把洞封上,让我过几天再去。没想到晚上,封起来的牙疼得更厉害,吃止疼药也没用。整整一夜翻来覆去没合眼。天一亮,直奔医院,直到牙齿启封以后,疼痛才有所好转。
当然,这些年看牙过程中也碰到过一些非常好的医生。忘不了的有两位。一位是在静安寺附近看牙齿的杨医生。她手术时戴着口罩,话不多,手势轻,但她眼睛会说话,鼓励,赞许……让人感觉钻牙的“滋滋”声也好像轻了。后来她在莘庄开了一个牙科诊所,我还去那儿看过牙呢。
最近,我因掉了一颗牙,又和牙医打上了交道。跑了几家医院,发现他们不太愿意听我的想法,给出的种植牙价格不菲。最后我去了老西门一家口腔医院,他们耐心听取本人意见,一位有着20多年临床经验的女医生为我检查配置牙齿。手术过程中,她常常会说“对”“很好”等鼓励话语。几天后,我配上了满意的牙齿。临走时,看到墙上有病友送给她的近十面锦旗。
目前,世卫组织已经将龋病列为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若想牙齿好,爱牙最重要。”爱牙护牙要从小做起。最根本的是预防: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适当使用含氟牙膏。每半年左右进行一次口腔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少吃含糖食品,保护牙周,修复失牙,维护口腔健康。但愿每个人都有一口好牙,健康快乐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