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梅雨、预警高温 长三角气象一体化正筑起生命“绿色屏障”-LMLPHP

图说:长三角一体化的灾害性天气联防步入常态,几地气象专家对台风“黑格比”过程进行复盘总结交流 采访对象供图

讯(记者 马丹)超长梅雨、大范围持续强降水、区域持续高温……今年入汛以来,天气系统在长三角展开一波又一波不寻常的“操作”。面对防灾减灾严峻形势,沪苏浙皖四地气象部门积极探索一体化、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保障,构建一体化的灾害性天气防线,为生命筑起绿色屏障。

流域精细预报筑起“堤坝”

长三角一体化的灾害性天气联防步入常态。继去年长三角雷达实现同步观测之后,今年长三角气象部门建立起常态化会商机制,实现了对区域内发生的灾害性天气的实时“会诊”,长三角暴雨天气红色预警发布与响应演练等也让灾害天气联防更紧密高效。

今年7月超长梅雨迟迟不肯走,太湖水位超过警戒,三省一市气象部门专家多次会商,联手研判降水趋势和太湖流域面雨量预报,一款滚动更新的流域精细面雨量预报产品随即“诞生”。上海中心气象台决策服务科刘敏说,这些“联合”产品为太湖流域的水位预报和抢排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支撑,筑起太湖的一道防汛“堤坝”。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区域气象需求正越来越多。早上坐上高铁到上海上班,傍晚回到浙江的家,这样在长三角区域内跨省通勤的人越来越多,因此,长三角的气象部门正在探索跨区域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让“双城故事”风雨无忧。此外,长三角“气象荐游产品”也已在研发过程中,有望提升长三角短途游的体验度。

大气污染都可“追本溯源”

遭遇雾霾天,究竟污染来自本地排放还是外地输入?过去这个问题常常困扰环境整治部门。如今依托长三角区域环境气象一体化业务平台,长三角的大气污染可以“追本溯源”,有利于及时准确地进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源头治理。上海市气象局观测与预报处副处长陈奇表示,通过该平台,在长三角区域层面实现了气象和环保部门信息共享,提升对污染输送的组网观测能力,并实现长三角地区污染天气预报信息的共享,目前气象、环保两部门已联合制作发布未来5天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指导预报。

最近几日,长三角气象部门又集中了区域内环境气象专家、骨干,联合组建了多支区域环境气象团队,聚焦边界层过程对长三角复合大气污染形成机制的影响、长三角大气环境多尺度精准预报方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环境气候效应评估等,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卫星遥感技术、数值模式等现代气象技术的引入,也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护航”。

气象保障“样板间”建设启动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被称为“制度创新样板间”。如今,以示范区为服务试点区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的“样板间”建设也将启动。上海市气象局计划财务处副处长徐元介绍,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气象部门已联合启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相关工作前期预研。

在这个一体化“样板间”里,三省一市气象部门将共同探索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建设区域环境、航空行业、公路交通、能源、海洋资源、生态、人影、旅游、现代农业等“1+9”气象服务分中心,争取尽快把各自长板变成共同长板,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08-29 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