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中心的愚园路上,一家东北饺子馆变身为充满人文气息的“故事商店”;在偏僻的宝山庙行镇一处公共绿地,一个废弃的公共厕所被改建成网红打卡地。让城市建设更有品位、城市环境更加宜居,城市更新与工作和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个人都休戚相关,我们不仅是“受益者”“亲历者”,也是“缔造者”。
图说:杨浦滨江 杨建正/摄
在杨浦滨江5.5公里的南段滨江步道上,每天都有很多市民跑步健身,而这里曾经是“工业锈带”,也把黄浦江同城市生活空间之间建起了一道隔离墙,形成“临江不见江”的状态,以至于我们几乎忘却了杨浦也有丰沛的滨江景观资源。而随着2017年10月,杨浦大桥以西2.8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2019年9月,杨浦大桥以东2.7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开放,公共服务也得到大幅度提升。杨浦滨江地区的产业形态也在悄然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办公商业在逐渐生长,居住区在逐步升级,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机遇。
城市更新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更新”二字上面。“更新”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让城市建设更有品位、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社区生活更有“烟火气”,提升整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发展能级。
岐山村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有名的历史文化名人村,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将城市街区有温度、有情怀的理念落到每一个细节上。对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来说,只要拿手机扫一扫每栋建筑楼门口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这栋楼的身世,阅读到与这栋建筑密切相关的历史名人故事。
对于任何一座城市来说,城市更新都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从“拆、改、留”到“留、改、拆”并举,人们对于城市更新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哪些需要保留、哪些需要改建、哪些需要拆除,只有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的街区、建筑妥善保留,并进行保护性改造,融入当今的上海城市文化氛围中,并承担更多的社会功能,才能够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目标。
最好的社区资源,最好的空间场所,应该用于为民服务。从过去的大拆大建到现在的城市空间微更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关键还是在于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改善,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人民之城。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