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泗泾镇中西居委会,一间五六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用竹木制成的微型模型和半成品,泗泾古镇、史量才故居、庙前街、方塔园……一方小小的天地,却有惟妙惟肖的亭台轩榭、园林景致。

这些作品全都出自彭逸民老人之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外还有世博会中国馆模型、‘辽宁号’航母、‘神十’飞天、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等作品,大部分都在泗泾镇成人学校。”彭逸民手持册子向记者介绍道。从2002年第一件作品“安方塔”的问世,用竹木制作微缩模型已经成为他的生活符号,精雕细琢的手艺、生动逼真的造型,加上竹木这一特有的材质,线条清楚,既具典雅之美,又有浓郁书卷气,极富观赏性。

微缩模型爱好者彭逸民:消逝的古镇在他手上“重生”-LMLPHP

图说:微缩模型爱好者彭逸民。岳诚 摄

还原消逝的古镇

“安方塔”是彭逸民打磨的第一件作品,也是他投入感情最深的一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摆在最醒目的位置。七层八角楼阁式的安方塔外观看巍峨高耸,飞檐翘角,细节处的设计也是别出心裁,每层塔檐上还坠着八只小风铃,差不多一粒毛豆的大小,随风摇曳,逼真灵动。

微缩模型爱好者彭逸民:消逝的古镇在他手上“重生”-LMLPHP

图说:彭逸民的作品。岳诚 摄

看作品,精雕细琢,极具技艺功底。泗泾镇成人学校的微模课程,让彭逸民与微缩模型结缘。2002年泗泾镇启动古镇改造工程,要新建一座安方塔,彭逸民几乎每天都从塔下面经过,心里琢磨着,能否制作一座安方塔模型。

当时他家里还没有照相机,也没有现场的图纸作参考,彭逸民就用最原始的办法,肉眼观察,记在心里,回头照着样子做,为了确认一处细节,有时要往返好几趟。每层塔的层高、塔檐翘起的弧度,甚至栏杆的纹样、窗花饰物,他都逐一比对,力求精准复原。制作的工序也是极尽细巧,将竹筷劈开,锉成厚薄均匀的材料,剪成所需尺寸,镂刻后再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粘上去。

微缩模型爱好者彭逸民:消逝的古镇在他手上“重生”-LMLPHP

体验到微模乐趣的彭逸民,紧接着又制作了泗泾古镇一角、陈云故居、史量才故居、上海城隍庙、松江庙前街等一系列以古典建筑为主题的作品。在“泗泾古镇一角”这件作品中,沿街商铺一字排开,烟纸店、裁缝铺、皮匠摊、米行……大到曲径回廊、小到账房用的算盘,一一复现。

古典建筑题材作品的创作成功,激发了彭逸民更大的创作热情。具体做了多少作品,彭逸民说自己也没有详细统计过,只是日复一日乐此不疲地制作着,越做越有味道,越做越开心。

废品变身“艺术品”

有意思的是,彭逸民制作的这些微缩模型,所用的材料都是一些捡来的废品,比如用剩的竹筷、丢弃的三夹板、月饼盒、酒盒、易拉罐、旧布料等等。别人手里的废品,到他手上就成了宝贝。

“你看这个装安方塔的盒子,是不是有点眼熟,是用酒盒做的。”“猜一下塔顶用的是什么材料,生活中很常见,是菜刀的刀柄。”每次用这些来“考”观众,是彭逸民最得意的事情。彭逸民指着安方塔,自豪地说:“这座塔除了胶水和颜料外,没有一件原料是花钱买的。”

微缩模型爱好者彭逸民:消逝的古镇在他手上“重生”-LMLPHP

好作品是需要时间打磨的,仅做“老上海城隍庙”彭逸民就用了一年的时间,这组作品还获得了全国旧物改造DIY大赛的一等奖。彭逸民希望看到自己作品的市民都能够了解微缩模型这门手艺,更记住生活在这方土地上曾经有过的风土人情和红色故事。

05-08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