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30多年过去了,园子里还响着耳熟能详的旋律,蓦然回首,曲径通幽的景致依然没变,去过的人都说,这里还是原来的样子。
金泽镇杨舍自然村,曾因一个“红楼梦”红极一时。1978年10月,上海市园林管理局提出辟建淀山湖风景区的规划设想,10年后,1988年10月,淀山湖风景区竣工对外开放,这便是“上海大观园”。以往的杨舍村,就是“大观园”落座的地方。
图说:杨舍村原址、青浦“大观园”楼台馆舍蔚为壮观。徐程 摄
“东临淀山湖、西濒元白荡,九条江穿流而过,村中心有一个圆形小岛叫荡田圩,就像九龙戏珠,所以这里以前也叫九龙港……”因为修建“大观园”,杨舍村整体搬迁,以往的种种只能在老一辈的讲述里慢慢还原。几十年过去,74岁的任银生还能准确找到荡田圩的所在之处,拿个小石块便能画出“戏珠”的九条河道,“原来岛上有学校,我们上学都是要划船过去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大观园”,杨舍村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家就在‘潇湘馆’边上,后来在‘大观园’保卫科上班。”这一代人对“大观园”的感情,在感恩它为生活带来的改善里沉淀,76岁的杨德荣便是如此。
图说:“大观园”内草木葱茏。徐程 摄
作为87版《红楼梦》的取景地之一,“大观园”成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最热门的景点之一,放到如今,也可称得上是“网红”。“我还记得以前最多的时候,一天三四万人,旅游大巴把周边的路都堵住了。”回忆起昔日的景象,“大观园”办公室主任李祥生说,“大观园”一度每年游客量达150万至160万,“想当年,有几个上海小囡没来过这里?”
“我小的时候是一边玩泥巴一边看着这里建起来的,最早是‘怡红院’,元妃省亲的‘大观楼’是最后建的。”后来,在离“大观园”一公里远的地方,有了杨舍新村,原来的村民大多聚居于此。这里如今是金杨居委会的辖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王利强对园内的每一条路、每一处景观,都如数家珍,“这里的庭院、建筑,都还原了《红楼梦》里的描写,所有的摆设也都保持着原样。”
图说:“大观园”内的“怡红院”。徐程 摄
时光流逝,檐角落满松针,庭院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大观园”亦不复往日“踏破门槛”的繁华。这一点,伴随着它成长的人都看在眼里。“以前梅园里有4000多棵梅树,是国内四大梅园之一,现在已经不复当年好风景,可惜了。”38岁进“大观园”做绿化的孙治强如今已79岁高龄,他仍憧憬着,这片承载了他青春岁月的土地能再现往日风光。
“靠我们单独的一个景点想要有新的发展比较难,希望借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可以和青西的景点联动发展,和周边的古镇错位发展,和环淀山湖的规划协同发展。”在李祥生的设想里,杨舍村人做了一辈子的“红楼梦”可以在新一轮的发展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