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浦东开发刚起步不久,我在南汇芦潮港吹泥造的工地拍摄过一张图片。
那天,是交通部领导来沪视察支持浦东改革开放进行航运建设工程的情况,我随领导来到工地,我觉得工地现场非常漂亮。小路弯弯通向远方,人影点点,一条用来作交通船的木质机帆船停在岸边,耐人寻味,很有诗意,就调转相机视角拍摄了2张。回报社后在暗房里洗印出来一看,效果不同凡响,而且不论用原图还是裁剪后改构图为横竖向,都很不错,这种奇妙是其他图片很少有的。文友和中文系的同学见到后,纷纷配诗。
这张图片,参加过中日海员摄影比赛并获奖,它记录了浦东改革开放发展初期的艰辛和不易。
当时,浦东开发开放交通先行,需要进行长江口整治和疏浚,规整岸线扩充土地,施工缺乏石料资源,从外地引入成本高、周期长,过海吹填造陆围堰的过程中,为了解决石料供应矛盾,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创新了造地施工法。图中“小路”凝聚着施工和科研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是用土龙布织袋灌沙沉淀,筑成的沙袋堤心,内侧抛石护面;外侧抛石作消浪结构护坡及护底。而那段日子,为了采访,我曾经多次走过这种小路,登上交通船乘风破浪去施工船采访,所以可以说,它也留下过我新闻生涯的职业印记,对我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
30年,多么漫长的岁月,又是白驹过隙的一瞬间,浦东已经崛起,芦潮港也今非昔比。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要默诵我珍藏的蕴含丰富的诗歌,咀嚼再三;就会想起浦东的人和事情,想起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也是那么弯弯曲曲,有艰辛、有风雨,但毕竟还是登上了该上的那条船,自己是值得庆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