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日本人田中年一,讲一口流利中文。当“创新”、“共创”这样的词汇从他口中流利蹦出时,会有一瞬间让人忘记他的日语口音。

营商在上海 |  在上海这片热土,这个日本大叔抓住了闪闪的机遇-LMLPHP

图说:田中去年获颁“白玉兰奖”。匠新供图

作为中国目前唯一一个综合支援中日创业创新加速器“匠新”的创始人兼CEO,田中和他的团队在上海打拼了五年:看到了闪闪发光的机遇,并努力抓住了它,感受着挑战,也领略着成功的风景。

营商在上海 |  在上海这片热土,这个日本大叔抓住了闪闪的机遇-LMLPHP

图说:匠新团队

选择

“回头看,多年前我做了正确选择。”隔着手机屏幕,田中这句感慨背后,藏了很多故事。这个“正确选择”,指的是放弃东京的安稳工作,来到异国他乡的上海创业。

与上海结缘,始于2003年夏天。田中第一次踏上上海土地,带着好奇与期待。利用休假机会,他希望能精进大学时代选修的中文,还想亲眼看一看上海——这座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中心城市。那次短暂的停留后,他有一种感觉:上海会成为世界商业和经济发展中心。

全球化工作经历带给他敏锐的商业直觉。创业前,他担任过系统工程师,在日本德勤公司从事过咨询和审计等工作。2005年也许是他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那一年起连续四年,他被派遣到上海工作,从事中国企业在日IPO业务及日企在华审计业务等。

也从这一年起,一个更加真切的上海,在他眼底展开画卷。田中看到的风景一点点在改变:四通八达的地铁,拔地而起的高楼……他感受着上海脉搏的律动,朋友圈的面孔也悄然变化。“被派驻到上海的日本人也不一样了。”田中记得,2005年到2009年期间,以制造业企业高管为主;随着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日本赴沪商务人员中也多了不少零售、设计等行业人士。而且,他发现,来沪日本年轻人更多了。

在2010年世博会前后,上海变得更加焕然一新。田中仿佛能看见脚下这座城市未来更加生机勃勃的模样。因此,在2009年任期结束回国之际,他没有对上海说再见,而是在心里默默下了决心:将来要回到上海,创造自己的事业。

回到日本后,他从事中日间经济业务。曾经的梦想还在心中,但犹豫并非没有。当时田中已经36岁了,孩子也2岁多,创业风险可以想象。但怀着“不想一生后悔”的心情,他还是决定辞去稳定光鲜的工作。

下一个问题可能更为关键:对他来说,创业,在东京还是在上海?回忆起在上海的点点滴滴,田中选择回来。“上海是中国经济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国际城市,中日合作比较便利。随着上海继续引领世界,无论创业成功与否,即使我去了另一个城市,我仍然认为这将是我的一大财富。”

营商在上海 |  在上海这片热土,这个日本大叔抓住了闪闪的机遇-LMLPHP

图说:田中参加中日创新活动

热土

田中是勇于拥抱变化的人。一如他从日本青森市考入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又如学宇宙工学专业的他后来又从事经济金融工作。但创业,不得不说是一大挑战。

不过,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很快证明了田中的明智选择。“匠新”2015年在上海起步,2018年在深圳和东京也开了分公司。田中同时兼任中国创新加速器”XNode 创极无限”执行董事。 

“创新+共创”是田中事业关键词。除了为中日企业的创新牵线搭桥、提供咨询服务等,“匠新”每月会在中日两国同步举办“中国双创之夜”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等交流,促进两国商务人士彼此了解。2017年至今,共举办了20次线下和6次线上活动,渐渐成了圈内热门活动。

“匠新”有自己的愿景。“匠”代表日本匠人精神,“新”代表中国创新力量,通过两国合作实现共创和创新。按照田中说法,在中国一步步从世界工厂变身世界市场和世界创新中心的二十多年,日本几乎没有变化。匠新希望通过“启发、孵化、投资、创新”的方式,“重新定义中日相处之道,在两国间创造新价值”。

“许多日本人对中国的印象,仍然停留在昨天。”田中说,希望日本人更了解中国。在此基础上,匠新将孵化新业务,通过投资促进增长,并最终在中日之间实现创新合作。他觉得,这正是中日创新合作的大方向。2018年中日代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建立中日创新合作机制的备忘录》。双方同意在中日经济高层对话框架下,建立跨部门的“中日创新合作机制”,促进包括产业领域在内的创新领域及知识产权等具体合作。

去年,田中获颁“白玉兰奖”,感到十分荣幸。这是上海市旨在表彰和鼓励为上海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对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而设立的奖项。某种意义上 ,这是他和上海的新缘分。

营商在上海 |  在上海这片热土,这个日本大叔抓住了闪闪的机遇-LMLPHP

图说:田中参加中日创新活动

共生

在偌大上海,田中有自己爱去的小角落。他喜欢到陆家嘴和外滩走一走。在他眼里,那里最能代表上海气象万千的模样。一些日企办公楼也在那里汇集,给他老朋友般的亲切感。“每次有日本朋友来上海,我都会想着带对方去那里看看。”

在他眼里,国际化和多元的环境是上海的魅力之一。他住的小区,有很多外国人,也有很多中国人。“对于外资企业和外国人来说,上海的营商环境非常卓越。同时在上海工作的人国际视野宽阔。”

年初疫情发生的时候,田中没有马上离开上海。“团队大多数成员都在上海,我认为有必要与他们一起在同一地点战斗,以克服这一困难局面。”

那时,田中一度为身边中国朋友们的口罩而担忧。他和匠新的小伙伴们联系了在日本的合作伙伴,迅速在日本收集了一些口罩。然后趁着2月初去东京出差,用两个行李箱和两个大纸箱搬回了上海。匠新团队将口罩寄送给有需要的中国朋友。不少中国朋友发来了相同的四个字——“雪中送炭”。让田中感动的是,后来日本出现口罩不足后,不少中国朋友发来信息愿意帮忙。

随着上海复工复产,匠新也恢复了日常业务。3月,一些员工陆续从日本返回,隔离期间在家办公,工作顺利开展。2月27日,田中应邀参加了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主持召开的与在沪日资企业座谈会,为复工复产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日企烦恼的问题和日本人烦恼的事情,都得到了倾听。”田中对上海的关怀有了真切感受。

疫情期间,田中还将中国防疫成功经验写成文章,希望启发更多日本人了解中国。匠新在从2月到4月举办了一系列与抗疫有关的“中国双创之夜”线上活动。两个月内共举办了五次,累计共有1000多人参加。

如今,上海大街小巷又有了昔日“烟火气”。田中年一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故事仍在生动地继续。

首席记者 吴宇桢

09-01 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