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在前期长宁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年内将在全市推行。”这是记者从今天举行的“社区救助”主题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获悉的。
打通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最后一公里”
社会救助从以往的“困难群众找政府问政策”升级为“政府、社会和市场联手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政策包、纾困方案,提供相应的资源,帮助困难家庭造血”。市民政局在近日下发的《关于实施“社区救助顾问”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必须坚持以“政府+专业机构+顾问”为服务主体,以“整合+链接+陪伴”为核心,实现对困难家庭的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救助帮扶,实现由生存型救助向发展型救助转变。
《意见》指出,“社区救助顾问”要通过政策引导服务,帮助救助对象更加详细、全面地了解政府的救助政策;通过资源链接服务,帮助救助对象链接生活、就学、就业、医疗等方面的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通过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救助对象建立积极乐观正面的生活态度;通过能力提升服务,帮助救助对象及其家庭转变思想观念,发掘自身潜能,学习谋生技能,发展生计项目;通过社会融入服务,消除社会歧视,帮助救助对象调节家庭和社会关系,重构社会支持网络。
此外,《意见》还明确要求更多更好地组织开展“桥计划”综合服务项目,通过“家庭主动求助、邻里守望相助、社区重点关注”,建立起家庭服务和家庭风险预警网络,实践个性化的服务救助,有效满足困难群体综合服务需求。为此,本市将培养发展一批数量充足、服务专业、群众认可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救助顾问”工作支持保障体系。
图说:救助顾问入户调查困难家庭需求。长宁区民政局供图
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政府部门进一步探索“政策找人”的主动作为提供了可能。上海民政正致力于民政业务“数据海”项目和基层社会治理“社区云”平台建设推广。在社会救助领域,包括长宁在内,不少区已经先行先试,在尝试着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主动救助“沉默的极少数困难群众”。
如徐汇区“一网统管”的精准救助场景,汇聚了民政、人社、残联、医保等14个条线,1600万条民生数据,为家庭和个人打上45类标签,形成了大民生数据池。通过对一项或多项民生体征标签进行勾选,构建困境家庭致困精算公式,智能发现困难群众中“沉默的少数”,并通过系统自动派单给社区工作者,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
静安区临汾路街道民情日志大数据系统“数字驾驶舱”建成后,打通了街道层面的11个应用子系统,拓展了240个特色标签,推动社区服务理念变革。有居民生大病到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登记”,“数字驾驶舱”捕捉到信息后,即自动调取大病居民享受各类报销政策的数据,经系统分析,如发现居民存在因病致贫风险,则自动向社区居委会“吹哨”推送提示信息,社区居委会干部随即主动上门走访并指导居民申请民政救助政策,把服务做在“群众开口”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