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举行的“社会救助”主题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中传出消息,“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年内将在上海推行。
近年来,上海在精准救助领域做了不少有益尝试,长宁区作为全国首创“家庭救助顾问”项目,结合“社区救助顾问精准评估系统”,用精准、高效、智慧和有温度的救助,帮助那些极高困难的群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推行了。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困难群体,他们是这个社会中“沉默的少数”,他们可能连表达诉求的条件都不具备。要切实做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困有所助、应助尽助,就要改变过去“人找政策”的模式,要让“政策找人”。
图说:救助顾问入户调查困难家庭需求 长宁区民政局供图
在传统救助中,有的困难家庭单从收入一项指标看,还达不到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但从身体状况、居住条件和其他一些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来看,他们实际上处在多重困境当中。而申请救助,往往要经过困难家庭申请、审核、审批等多项程序,遇到需要跨部门、跨层级、跨街区协调解决的个案,还需要通过召开各级协调会的形式协商解决。无数表格不知怎么填 ,一系列流程不知走多久,一些困难群众往往害怕麻烦中途退出申报。现在好了,根据各项指标政策找人,还有“顾问”全程陪护指导,这项工作实现了信息交互、数据比对、智能识别和综合评估,通过线下社区救助顾问、线上精准救助应用场景的“组合拳”,打通了困难群体获取帮扶资源的“最后一公里”。这其中很重要的是搭建起了救助资源、救助需求对接平台,实现了社会救助帮困主体、社会救助资源以及困难对象三方的信息互通共享。
上海近几年不少区级政府正在探索通过“一网统管”民生大数据平台,对困难群体进行精准识别,像今年徐汇区通过“一网统管”的精准救助场景,依托各部门提供的大数据,发现50多名低保家庭应届大学生,并提供“家门口”、全方位的就业服务。
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期,救助主要以救灾救济作为主体,而到了改革开放后采取“补充型”制度设计,那么今天的救助内容正在通过创新向陪伴式、长效式、全程式的救助转变。把救助政策主动送到居民家中,把救助服务做到百姓开口之前。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让“政策找人”帮到更多人,编织起有上海城市温度的社区救助网络。
方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