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上,穿着鹅黄色戏服的“小生”宋卫卫,并不似路人那样步履匆匆,虽然刚刚完成一节高强度的越剧体验课,但深信“学习就要沉浸”的他,正利用回家的这段路边走边琢磨,怎样算是闲庭信步?步子迈多大更能体现小生的儒雅风姿?
今晚,为期5天的越来越美·越趣工作坊即将落下帷幕,苦练数日的学员们将以一场汇报演出献给师长和亲友,也在长江剧场这样的专业舞台上,和自己所爱的越剧来一回“深度对话”。
图说:学员们学习中 官方图
唯一男学员
越来越美·越趣工作坊是上海越剧院和长江剧场携手举办的越剧工作坊,也是上越首次启动的面向成人的体验营。8月30日,在中小学开学的前两日,体验营如期开营,15名学员被分成生组和旦组,在5天时间内分别完成《何文秀·桑园访妻》《白蛇传·西湖山水还依旧》学习课程。
来自江西,在上海学习工作了近九年的宋卫卫,是班里唯一的男学员。开学第一天,他就被“围观”了,大家都惊奇:“很少有男生喜欢越剧,还会真的来学,你怎么想到来了?”被问的宋卫卫也很惊奇:“书上写了,越剧最早就是男班啊,不是应该很多男的唱越剧吗?”
和其他的越剧“小白”不同,本着学以致用的观点而来的宋卫卫,自从去年一次偶然的嵊州行邂逅了越剧这一美丽剧种,便深深着迷,“我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也看了越剧的发展史,了解了大约有哪些流派,又是如何诞生和发展。如果要问到这些理论知识,我是‘门清’。”正因如此,在上越公众号看到这这样一场学习实践的机会,他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图说:宋卫卫 官方图
要做“点唱机”
在这期面向成人的越剧体验营里,有两个特殊的学员,一个是才13岁的刘文宣,还有一个是67岁的陈茵。虽说两人都没卡进“年限标准”,但因对越剧的热爱和本身的天赋条件都被“破格”录取。
刘文宣记得第一次听越剧,自己好像还在上幼儿园,是在喧闹的卡拉ok歌厅里。过节,妈妈带着她和亲戚们聚会,大人们热烈的聊着,突然点唱机里就“冒”出了那曲经典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清亮且具有穿透力的徐派唱腔吸引了。这次在参加体验营之前,她刚刚在“大鲸鱼”(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小小戏曲体验营(越剧班)”完成学习。在前一个班,她是最大的,在这一个班,她是最小的。刘文宣说:“等我学会了唱越剧,就能让爱听越剧的妈妈‘点唱’啦!”
既要照顾家里老人,还要帮宝贝女儿带外孙,忙碌的陈茵要挤出时间来参加体验营并不容易。好在儿女们很支持,她这个外婆能在这五天里“暂时卸任”,全心全意去当一回学生,她说:“我不指望短短5天能得唱多专业,就是觉得越剧很好听,演员身段很好看,想要让自己也熏陶一回。”
图说:学员们学习中 官方图
长途跋涉也无所谓
要论辛苦,特地从台州坐高铁赶来的阮惬冰,可谓是跋山涉水。5天学习,她暂住金山的亲戚家,每天往返长江剧场,路上也要两个小时。
1988年出生的阮惬冰是一名资深的越剧票友,虽然此前也陆续参加过一些短期的培训,但基本上算“自学成才”,参加上越的体验工作坊,她的目标是:“系统学习,夯实基础”:“我觉得最难的是身段吧,就是手眼身法步。唱的话,跟着磁带唱,基本上也能学得有模有样,就是身段和表演,脚怎么放,手往哪里指,眼神的角度,这些真的要老师来教的。”
爱上越剧,是在阮惬冰小学时,那时电视里每到寒暑假就会播放越剧电视连续剧《沙漠王子》,尹派艺术的魅力一下就抓住了她的心。直到后来留学美国,她都未曾放下过对越剧的这份爱。“我真的是带着越剧的戏服行头过去的,感恩节的时候就兴致勃勃地‘扮上’,给同学来一段。他们真的都很喜欢,也许真的不太能听懂,但都能领略中国戏曲的写意美,尤其爱精美的戏服、头饰,每次演完都排队跟我拍照。” 阮惬冰回忆那段时光嘴角带笑。
图说:学员们学习中 官方图
本次上海越剧院和长江剧场联手打造的越来越美·越趣工作坊,是一次崭新的尝试。今晚,将作为“神秘嘉宾”亲临现场的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徐派嫡传弟子钱惠丽感慨:“虽然我现在是一名专业的越剧演员,但最初也是从爱好开始的,能和越剧结缘并相伴,真的是再美好不过的事。很高兴,在如今的时代还有那么多不同年纪,来自不同领域的‘爱越人’,希望这次的体验能够让他们更深切感受越剧的魅力。”
常年从事金融证券行业,让宋卫卫思维严谨、逻辑严密,要求自己“学什么就要学好”,他可算是班里最用功的学员之一,每天下了课回家总还要练习到凌晨一两点。昨晚,因为是汇报前最后一次课程,为了及时抓住、领悟老师传递的那种小生的风姿和气度,他决定就穿着那身鹅黄色的长衫坐地铁回家,真实感受坐卧行走。
这份“沉浸式”学习态度,深深感染着所有人。在回家路上与他偶遇的长江剧场演出经理王平,就在深夜的朋友圈这样写到:“下课时,看到小宋穿着三套云走在回家马路上,还要去坐地铁,莫名感动。当年,尹桂芳大师就曾说‘我们学戏的时候,除了睡觉,都不会脱下靴子,这双靴子就要练到像长在脚上那样’。五天的工作坊或许学不了多少身段和唱腔,但越剧人孜孜以求、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越剧抒情柔美的美学风格已经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