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大家都讨厌。土地,大家都喜欢,至少想起遥远的土地,泥土没有刮进自家客厅,我们心里仍有对土地的亲近。

我们讨厌灰尘,不讨厌土地——为什么?-LMLPHP

但对此我们习惯了,不提出疑问;也习惯了没有答案的生活。

你是谁?去哪儿?干什么?

过去门卫经常问的问题,被大家开玩笑说成是最哲学的提问。但我们一出示身份证,似乎一切了然。我们自己久而久之似乎也因此知道自己是谁。身份证,手机号,密码,验证码……解构了哲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撤销了他们的地位。

不管什么领域的学者吧,当他对我们说,我们已经进入后现代,我的一个朋友本能的反应是——后现代跟我有什么关系?

她的事不关己,只是没有与之建立联系。没有建立联系,是因为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发现日常生活的“不同寻常”。

你考大学,是你想考吗?

不是。

那你为什么要考?

大家都考啊。

你看,你的决定实际上是大家替你做出的。

哎,真是啊!为什么?

你害怕。你要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不考大学,当厨师的决定,就脱离了大多数,你就变得和他们不一样了,你就变成少数了。——与众不同,首先让人感到的是害怕或者压力。

你了解自己吗?

我以为了解啊。你刚才这么说,我不敢说了解了。

你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是一束束精神肉体的集合,是某种情结的集合。你的这个状态是可以被入侵的,金钱意识占了主导,你就会拼命赚钱,甚至为了发财不择手段。当情欲压倒其他,你会变成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情种。当你被虚无攫住,你会抑郁悲观……走在大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人似乎都在某种情结之下。有时,我们只能从孩子天真无邪的笑脸上看到纯真自我的闪现。那样的笑容立刻钻进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发出一个回应的微笑,就像太阳光中我们眯起眼睛那样。

你说得对,只有小孩儿看我时,我才觉得是真看。他真的在看我,纯粹的好奇。这纯粹的目光可能就在你心里引起了自我的最纯粹的状态。就像心理学家举的那个例子,击球手击球时都是紧张的,但在球飞起来之后的瞬间里,他看着球,完全放松地沉醉在球的抛落瞬间里,这就是他最纯粹的自我状态。

除了酒精,我们一般沉醉在哪里?我们沉醉的瞬间纯粹吗?如阳光,如星空,如海浪,如微笑?

哲学意义上的自我探寻,自我认知渐渐消失了。不是因为我们知道了自己是谁,是怎样的,而是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生活变得越来越具体的时候,房子的平米数和地点以及它的升值空间,汽车的动能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趋势,现在加上疫情引发的对健康的重视……所有这些都变成了催化剂,把我们的生活从土地上升到灰尘的级别。表面看是升华了,实际呢?一粒尘埃,在空中身不由己的飘浮中对土地的俯瞰,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传统,现代,后现代,无论在哪个领域,都可以借用这个参照——我们离土地越来越远。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农民离开土地进到工厂变成工人,这个离开就没停止过。我们离开土地,踩上柏油路。我们离开森林活在空调中。身土分开以后,我们相信清洁剂是干净的,

泥土是脏的。

很多年前,我看到一个报道,瑞典一位著名的歌唱家退休后回到家乡务农,人家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妈妈告诉她,人不要离开土地太远,离得越远摔得越狠。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天人合一,身土不二,这种理念使一些艺术家在世界舞台上,保持了自己的体面;即使摔落,离地不远,也没摔碎了骨架。

我们讨厌灰尘,不讨厌土地;我们讨厌沫子,不讨厌水;我们讨厌街上的落叶,不讨厌森林……我们讨厌人的毛病,不讨厌人的本性。

那么,我们在所有媒体上看到的所有令人厌恶的行为,都是人类毛病花朵的盛开。谴责它,很容易粉饰了自己——我不会做出那些丑陋之事!

你怎么知道?!

也许,时间真的到了,我们该考虑逐渐降落……

05-08 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