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9月6日。
职工医保的改革将有3项核心举措——
一是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普通门诊统筹覆盖全体职工医保参保人员,支付比例从50%起步。
二是医保个人账户的计入办法将有变化,改革后,单位缴费部分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而放到医保统筹基金。
三是个人账户的使用范围扩大,改革后将可以支付职工配偶、父母、子女的医疗费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医保改革”迅速引发热议,支持声与反对声不绝于耳。
一部分人认为,此次改革是好是坏取决于个人情况。知乎用户@云上的日子表示,“对于低收入人群是福利,因为每个月本来就没缴几块钱,门诊能报的项目和比例都增加了;对于高收入群体是负担,个人账户的钱本来就用不完,改革后每个月个人账户少了一大半的钱。”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邓铂鋆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表示,有的高收入职工,医保“个人账户”里有几万元、十几万元。本来这笔钱都是用于支付自己的医药费,百年后可以让亲人继承。现在这笔钱减少了,换谁都觉得不太舒服,除非党性特别强、人性特别善。但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本质是“基本”,讲究社会成员之间的同舟共济。医保的保障能力要像一张山东煎饼,不但摊得要大,而且厚度越平均越好。很遗憾,医保不能为这些社会成员提供他们心目中“最好的”医疗服务,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努力损有余而补不足”。
“如果参保人只关注到个人账户规模缩小,是比较片面和浅层次的理解。”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宗凡表示,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为有疾病负担的人群提供更完善的保障。“其实是一种福利置换,但没办法做到一对一的对等,年轻人、健康人群是可能感到短期利益受损,但谁又能保证自己永远不生病呢?”
微博用户@今天又暴饮暴食了吗吗吗认为,让医保统筹基金用得其所是最重要的,要“把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我们的医疗保障。“这次医保改革的出发点我认为是好的,当然实际操作起来肯定有出入。3.3亿医保账户可能会受损失,但是3.3亿比起14亿人口还是有差距的。”她认为,医保本就是社会福利项目,一部分健康人“钻空子”用医保购买日消品,是对医保的一种浪费。“所以充公单位缴纳的30%我认为是种进步,当然前提是这30%的费用要用得其所。很多人羡慕英国的免费医疗,可很少有人知道英国免费医疗背后的代价和妥协,这背后是更高的税,是健康人在替不健康人埋单,是年轻人在替老年人埋单,是富人在替穷人埋单。但是没有人永远年轻永远健康永远富有,身份随时转换,以获取相对公平。”
然而,也有人表达了忧虑,微博用户@肆财子认为,“虽然这次改革有不少积极意义,但只是拆东墙补西墙,重新分配蛋糕,让年轻人和有钱人承担更多,始终是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要想办法把蛋糕做大。”
微信公众号“鱼眼观察”作者公民于平认为,医保个人账户里的钱,可能存在闲置,但一部分原因在于使用这笔钱存在种种限制。“这次改革的关键,是个人账户钱减少了,而且少得不是一星半点。为什么要削弱医保个人账户?对此,专家和相关部门的一个解释是,个人账户大量闲置,造成极大浪费。数据显示,2018年底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积累7284亿元,到了2019年底,则上升到8426亿元。医保个人账户的钱为何闲置,是我们花不完吗?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很想花这些钱,但问题是,这些钱真要花起来却受到种种限制。你到药店买药就知道,许多药是不能刷医保卡的。你去体检、打疫苗、中医按摩……医保卡同样刷不了。至于买一些营养品、保健品,更是想都别想了。”
微信公众号“知行界”作者赵飚作为一名参保人员,向国家医保局提出了十五项意见:
本次征求意见,给出的反馈时间太短,应该大幅延长反馈时间;
本次征求意见,宣传的范围太窄,应加大宣传范围;
没有充分的回馈意见的途径,应重建反馈意见的体系;
个人医保账户资金转入统筹医保,不公平也不合理;
本次医保政策的调整,不符合保险的基本原则;
这项政策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医保门诊共济问题,还会加剧医疗资源的紧张程度;
这项医保政策的调整,将降低整个国民的健康水平;
这项医保政策的调整,将加大整个国家的民众在健康支出方面的负担;
个人医保的骗保行为不是调整医保政策的理由;
个人医保账户扩大刷卡范围进行消费,不应定义为骗保;
这项医保政策的调整,将加大医疗体系的负担;
应该从统筹医保账户挖掘潜力来解决门诊共济问题;
家庭共享个人医保账户,没有实质意义;
这项医保改革政策不符合国家医药分开的大政方针;
国家社会医疗的保障,应该从更根本的事项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