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如何在不同层面做好社区治理?特别是探索在当地工作居住的港澳人士、外籍人士如何参与区域治理?近日,“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五大经济特区,实地调研各式各样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实践。
传统治理模式以户籍居民为基础,随着改革开放深入,作为经济特区“特”中之“特”的前海,怎样探索以居民甚至海外人士为群体的治理机制?“用今年抗疫的成效来说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副主任王锦侠介绍,现在前海每天实际人口8万-10万人,工作人口占大头,但现在没有传统的社区治理体系覆盖。是法定机构最终把疫情防控“四个零”目标实现,在2月初,大多数人还认为不可能实现。他总结,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潜力在于机构创新,能焕发机构革命的潜力。
在疫情防控中,深圳“数字政府”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久前,深圳率先建成超4.6万个5G基站,成为我国首个5G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城市。如今,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管理让人耳目一新。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刘佳晨介绍,数据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服务是重点。例如,“深i您”就体现了这座城对人的关心,以人为本。
深圳湾口岸是往返深港两地的重要关口之一,也是深圳严防境外疫情输入的主要关口。“深圳的经验非常重要宝贵”,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卢宠茂认为,控制疫情的相关做法“是值得香港去学习的。”“严密管控形成闭环”,深圳湾口岸现场指挥部(南山区)指挥长彭耀玖说,这里做到了“四防”:人防、物防、技防、群防。
横琴综合服务中心是澳门社团与珠海市合办的首个社会服务机构。回想当初,小横琴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陈景锋感慨,许多澳门居民在这里买房成了新横琴人,但对当地政策不太了解,甚至不相信工作人员。通过引进澳门街坊总会让大家了解到,街坊总会其实与当地居委会做的一致。现在组织的活动大家都会主动参与。
位于厦门的官任社区随处可见双语引路牌,为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位境外人士服务着,成为国际化社区建设“样本”。邻里互助、文化交流、慈善公益、调解无国界成为习惯。工作人员介绍,大家在国际学堂学习中有了获得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了社区归属感。疫情期间,许多外籍志愿者参与到社区防控、测量体温等工作。
“国际化发展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行先试的抓手和尝试!”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任晶晶认为,这是经济特区发展一大成就。以官任社区为例,作为国际化发展中国基层治理的样本和平台,把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理念融入到基层治理方方面面,取得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效果,让境外人士找到家的感觉,切实切身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温暖和亲情。
“我们走访调研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社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党建工作抓得都很好。”任晶晶强调,可以说,党建保障是我们做好特区工作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和最大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