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云吞别有风味,有大小之分。广东云吞形状细小,大抵以一口啖之为标准。
青猿静叫,归鹤愁闲,空灵岁月,想起云吞 。云吞本名混沌,后转为馄饨,字意优雅得多。初与饺子相类,北齐《颜氏家训》云——“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之。”至 宋、元时期,馄饨、饺子分家。清末、始有云吞之称。馄饨各地称呼不同,两广、天津叫云吞;巴蜀名抄手;闽台曰扁食;江西则为清汤,实则都是一样的东西。
小时候在上海,外婆常包云吞,四方皮子摊在左手心,右手舀馅(多为荠菜,猪肉),然后双手对摺,左右交搭,成圆宝形,放进热水一滚,待云吞浮起,再温两三分钟,即可食用。小时家贫,云吞为主食。 上海有大、小云吞,咱们一般吃大的,盖上海人多喜浓油赤酱,分量要大。上海弄堂云吞,别有风味,自家出产,更胜名肆老正兴、满庭芳。南来香港,仍爱吃云吞,家居北角,附近有四五六菜馆,云吞夸啦啦,老板王国梁,心裁别具,熬鸡汤烹云吞,食客吃得舌头伸不转。可价罕,小哥儿吃不起,只好光顾数丈之遥的糖水道小摊,价钱公道,味亦不俗。
粤人重食不重穿,云吞做法有别于上海。皮较薄,用鸡蛋同面粉搓成,切成正方形,馅料就以肥、瘦猪肉、鲜虾仁为主。云吞形状细小,大抵以一口啖之为标准。除此,也讲究汤底,一般以大地鱼、大猪骨、豆芽等为材料,今人偏食,有以金华火腿伴之,鲍鱼入馅,售百元以上,仍然客似云来。
二十世纪中,上海云吞在香港已趋没落,反而广东云吞仍为港人热捧,尤其是云吞面,流传海外,名震遐迩。香港云吞面名店不少,昔有华丽园,今有麦奀记、麦文记、何洪记、永华和刘森记,各擅胜场,我则钟情于麦奀记和何洪记。麦奀记始创于1968年,所包云吞,小巧精致,一碗仅四只,可汤底好,迷尽老饕。麦文记亦以一碗四只云吞,二两面招徕,面为人手打做,细长弹牙。何洪记云吞也是一绝,汤中的韭黄,不同凡响,我每光顾,就是为了汤中的韭黄,一口汤,齿颊留香。
今夜雨蒙蒙,凭倚窗前,想起五十年代的市声。黑夜长街,飘来喊声“鲜虾云吞面,一碗三毫——”,跟着是“笃笃笃”敲竹筒声,那是挑担贩子的叫卖。三毛一碗,云吞、面,汤水分开盛,进食时,方注汤,面便不会黏稠。如今,市声不再,街上只有稀疏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