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马丹)幼儿园不得考试,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近日,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并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儿童,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习惯养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学前儿童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不得组织学前类竞赛活动
《征求稿》包括9章75条,内容涉及了幼儿园的规划与举办、保育与教育、学前儿童、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等多个方面。学前儿童章节明确,学前儿童入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接受学前教育,除必要的身体健康检查外,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考试或者测试。校外培训机构等其他教育机构不得对学前儿童开展半日制或者全日制培训,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组织学前儿童参与商业性活动、竞赛类活动和其他违背学前儿童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征求稿》还在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章节明确指出,国家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幼儿园教师应当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已取得其他教师资格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在幼儿园任教。如曾有虐待儿童、性侵害、性骚扰等行为,将采取“一票否决制”。
提前“抢跑”不利长期发展
幼儿园去小学化,让不少家长焦虑起来。“幼儿园不教,怕进小学跟不上,而大家都在上,被逼无奈也只能‘跟着上’。”近年来,幼儿园“抢跑”愈演愈烈,四五岁幼儿放学后在培训机构间“赶场”已成不少沪上家长的常态。对此现状,中福会托儿所所长方玥就曾表示过忧虑,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他学会主动学习,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如果不断地放到培训机构学习,这种学习是被动的,习惯了长久以往的“被动学习”,孩子可能会缺乏学习主动性,觉得学习只是为了爸爸妈妈,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方玥说,幼儿园并非一点知识都不学,而是将幼儿园的知识融入在日常的游戏化活动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不教之教,是适合这个阶段孩子的一种教学方式,将知识浸润在活动中,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自主、自由成长。”其实,上海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小学“零起点”,正是为了遏制低龄“抢跑风”。如今,全市所有小学的小一新生都会经过这个“学习准备期”,慢慢过渡到正常的小学生活。在此期间,语、数、外等各科的学习时间、内容都会慢一些、浅一些,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