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的珍贵礼物-LMLPHP

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在从教六七十年的日子里,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于漪文集》《于漪新世纪教丛》等许多著作。据她自己说,这“都是教学反思、探索学科性质规律、探索育人规律的表述”。换句话说,这都是她一生教育、教学实践的结晶。

为了让这一份难得的精神财富能广为传播,起到应有的作用,上海市教委、语委、教育发展基金会牵头,由语协具体操作,挑选了上百篇于老师的教育名篇,组织了百位诵读者进行诵读。这中间有教师、学生、家长,更邀请了二十多位著名朗诵家参与,前辈名家陈醇、赵兵、曹雷、郑毓芝……都认真地诵读了作品,制成了录像。

这是教育漫谈,当然发了许多议论,但一点也不枯燥。因为它是接地气的,始终不离开具体形象的教育和生活实践。文中有校园与课堂生活的写照,有社会上各教育环节的剪影,有自己当年在镇江中学和复旦大学就读时的美好回忆,甚至包括对几位恩师的怀念之情,写来有血有肉,亲切感人。而由此生发出的许多见解,更是深刻尖锐,发人深省。诸如对“母语”的认识和阐释,对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须统一的强调,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众多的议论中,有两点,我觉得最值得注意——

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要让人民满意,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教育,说到底就是培养人,当今的中国教育,要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以优秀的中华文化滋养他们的心灵,明读书之理,明做人之理,明报效国家之理。”“当今的社会,应选择和信奉怎样的价值取向,青少年也不能回避,这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生活道路,不可掉以轻心。”“学生把握做人的底线,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文化判断力,就会心明眼亮,抵御垃圾文化、腐朽文化的诱惑,健康成长。”“分数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标志之一,有其存在与参考的价值,但孩子完全为应试而学习,不考的一律不读,视野就会非常狭小,如果把一项检测的标志夸大到追求的目标,把‘人’的培养目标淡化了,模糊了,那就是教育的悲哀。”

二是“走中国特色教育发展道路”的“教育自信”。“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一是要贯通古今,梳理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史,特别是1949年以来的教育成功经验。二是要拓宽视野,能够‘左顾右盼’,结合中国国情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要引导、保护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赤诚,发扬他们的民族自信、民族自尊、民族自豪,这是民族文化的根。侵略者对一个国家的侵略,第一是军事,第二就是语言。”“教育话语权的作用不可小视,时至今日,搞课题、写论文,不引用外国教育理论,不引用外国教育家某某话语作为语录,似乎就没有水平,不够先进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何处去了?”“我见到一个幼儿园,墙上打的标语是‘从小就做国际人’,小孩子中国话都说不好,先去说外国话?思想的殖民十分可怕,不知不觉中就浸染进去了,奴颜媚骨了。”这些话说得多好啊,及时,尖锐,既有针对性,又有说服力。教师节到了,把它视为一份珍贵的节日礼物吧,很有意义的。

09-08 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