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裘颖琼)临港新片区“生命蓝湾”产业园今天上午揭牌。作为上海市五个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之一,市药监局将上海首个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创新服务基地”设在这里,既为企业提供近距离“管家式”服务,提质提速创新进程,也为园区培养行家里手,成为吸引企业集聚入驻的金字招牌,以此支持临港新片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在产业园区设创新服务基地,可以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节约成本。”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张清告诉记者,以往在一些创新药产品的注册申报上,他们常常发现,科研人员注重研发工作,但对于资料申报不是很有经验。“如今有了创新服务基地在身边,专业人员就可以提前介入,指导科研人员做好符合申请要求的各项准备,加快药品审评速度,尽早进入临床。”
有了专业人士的提前介入,审评速度能加快多少?张清举了个例子:2017年,再鼎公司一款名为“尼拉帕利”的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和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而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批则到2019年12月。“算一算获批晚了2年多,但相比以往都要比国外晚上市5-7年,尼拉帕利的获批速度已经算是快的。”今年更有好消息传来,“尼拉帕利” 增加适应症的申请今年4月在美国获批,今年9月也将在中国获批,进一步缩短时间差距。
在临港设立“创新服务基地”,不仅是服务园区内的企业,也是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企业服务。不仅如此,“创新服务基地”也是一个人才培训的“学校”。园区工作人员可以来“轮岗”,学习监管相关法律、申报流程、产品审评以及生产规范体系,再回到工作岗位,从招商的第一步就能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服务,未来对监管也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创新服务基地的设立,还能引发产业的集聚效应,成为园区一块活字招牌。”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告诉记者,2010年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搬到国际医学园区后,周围两公里就集聚了大量医疗器械企业。“我们希望大企业、小企业都要规范起来,也要让规范的企业发展得更好,有规模化,使市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