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工博会 708项高校创新成果赋能产业新发展-LMLPHP

图说:上海大学盾构机换刀机器人 来源/校方供图

17所本地高校,49所沪外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武大、南大以及日本和泰国的众多顶尖高校,都早早地报名要来“占位”。708项创新成果涵盖抗疫攻关、工业自动化、重大先进装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统、机器人、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即将开幕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里,高校展区将迎来阵阵“青春创意”风暴。

抗疫神奇“新武器”

今年疫情发生后,东华大学研发团队通过瞬时释压纺丝成形设备,开发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湿安全防护材料,投入生产“有限次使用连体防护服”,经钴60辐照杀菌后可重复使用,部分物化指标甚至超过了国际同类产品。

类似东华大学这样的抗疫神奇“新武器”,在高校展区里绝对是吸引眼球的。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介绍,本届工博会将集中展示高校在防疫中做出的突出科研贡献。如,南开大学研发的“基于可解释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筛查系统”,诊断每一位待检测者的CT数据仅需约20秒。复旦大学集成环境病原体快速捕获/富集仪器、免核酸提取的一体化核酸检测试剂盒,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抗体检测试剂盒,实现了对空气中的新冠病毒快速精准检测,并大为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暴露风险,该项目已向葡萄牙、韩国、德国、匈牙利、印度尼西亚等国提供了300多万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剂,为世界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获奖项目应用广

一批展现高校服务国家经济、科技发展需求的创新项目也将集中亮相,其中不乏在国家科学技术奖或省市科学技术奖中获得重大奖项的项目。例如,上海交大将展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新一代环保空调器,具备不破坏臭氧层、低温室效应、高效能、低材料消耗等优点。同济大学研发的“路面多维度性能的高频检测装备和智能养护分析技术”,已在全国十余省市超过10000公里各等级公路上得到推广,同时也在港珠澳大桥、雄安新区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西北工业大学在辐射探测与成像技术上取得突破,将成像所需辐射剂量降低3/4、空间分辨率由毫米级提升到了微米级,在医疗影像、安检等领域均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智能互联铸新品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为“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高校展区紧扣这一主题,许多展品彰显了高校赋能产业新发展的成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致力于全空间智能GIS平台技术升级与应用创新,成功实施了一系列引领技术发展的标志性项目,铸造了国产GIS平台核心竞争力。江苏大学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整体叶盘强化生产线,引领我国高端构件激光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上海大学的盾构机换刀机器人,是校企产业化合作项目,很好解决了隧道掘进盾构机换刀伤人问题,标志着我国盾构机领域技术研发趋于世界领先水平。同样,上大的考古现场脆弱性文物应急保护材料与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秦俑一号坑、南海一号、海昏侯等23个省市的重大考古发掘工地,为我国的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首席记者 王蔚

09-11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