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后台也要运筹帷幄 听上交幕后大管家宋国强讲述人生故事-LMLPHP

图说:宋国强与乐手交流  受访者供图 下同

“乐队演奏员,乐队演奏员请上舞台做准备。”每天早晨,宋国强都会准时打开广播,召集演奏员们开始新一天的排练。虽说68岁的他早已过了退休的年纪,却被返聘至今,大家仿佛忘记岁月在他身上的流逝,而是习惯被那熟悉的声音呼唤上台,习惯矫健的身影忙碌于后台,习惯遇到任何事情第一时间找到这位后台“大管家”宋国强。

吹拉弹唱皆在行

要细数宋国强到底有多少能耐,真不是容易的事。若在早年间,他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杂家,能文能武、能进能退。

搞文艺,宋国强吹拉弹唱样样在行。在宋国强转型做幕后,撑起后台“一片天”之前,是从乐队“大管首席”的位置上下来的。而最初,他能进入上海交响乐团,靠的是自幼练就的手风琴技艺以及曾学习京剧音乐、会打击乐的才能。

管理后台也要运筹帷幄 听上交幕后大管家宋国强讲述人生故事-LMLPHP

图说:年轻时的宋国强

上世纪70年代初,上海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正准备创排交响乐《智取威虎山》,他们在奉贤边排边选招人才补充队伍。当时,上交当家人曹鹏一眼相中了拉了一手好琴(手风琴),又在上戏学习京剧音乐,会打击乐的宋国强。

“《智取威虎山》本身就是带有戏曲元素的民族交响,可能曹鹏觉得我会打击乐,又在京剧音乐中浸润过,很合适。”就这样,原本是考合唱团的宋国强,被曹鹏直接招进了上交。考虑到他的未来,也看好其聪颖和才能,黄贻均又送他前往中央乐团跟着大管演奏家学习。

尽管,大管陪伴了宋国强半生,可直率的他坦言:“吹拉弹唱里,最不喜欢的就是大管,我觉得我至今不能理解它。”这或许也是他早早转型,从台前转去幕后的原因。

撑起后台“一片天”

如今,宋国强的身份是“乐队长”,日常工作包括“组织乐队展开排练并协调排练进度”“确定出场演奏员名单和座位”“与指挥沟通排练日程及内容”“处理突发事件,作应急人员协调”……有演出的时候,他的身份原地即时转换为“舞台监督”,大到声控音响问题、小到上下场轮候通知,一切都跟他有关。

要将琐碎的常务工作安排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又要在演出进行时“掐分夺秒”地掌控全场,没点排兵布阵和运筹帷幄的智谋,还真干不下来。他的这套本领,得益于1994年被乐团安排赴法进修的一段经历。

管理后台也要运筹帷幄 听上交幕后大管家宋国强讲述人生故事-LMLPHP

图说:宋国强工作照

当时,宋国强是被送去法国一家著名乐器公司进修乐器修理。可“什么都想学一点,什么都要会一点”的宋国强,在法国不仅学习到了乐器修理的专业知识,还看到了外国公司的管理。“大部分员工都主动选择提前2小时到岗,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各司其职。”

法国进修时的所见所学,帮助他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从演奏员成为一名管理者。宋国强说:“搞艺术的人,需要感性思维多一点;搞管理的人,需要理性思维多一点,但无论是搞艺术或者管理,都要兼具感性和理性,尖端艺术离不开自我管理,管理的极致就是艺术。”

“管家”的隐藏技能

在宋国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管家”的路上,他平生的最大爱好是台球,也堪称其“神助攻”。1983年回到上海,他在工作之余便迷上台球。

机缘巧合,他在台球房遇到了曾经跟他学手风琴的蒋绍国。原本是一个教一个学,如今调过个来,还是一个教一个学。天赋加勤学,宋国强进步飞速,短短三年,便拿下了上海市职工台球比赛的亚军,更在1988年获得上海市台球协会颁发的年度A级运动员的荣誉。

管理后台也要运筹帷幄 听上交幕后大管家宋国强讲述人生故事-LMLPHP

图说:宋国强非常喜欢打台球

在他看来,打斯诺克讲究的是速度、力度、角度,看似是一球一球地打,却要纵览全局、筹谋安排,这和日常制定排练计划以及后台管理很像,都是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的过程,“打台球训练了我的思维,加强逻辑的严密性,这也是后台管理工作必不可少的。”

今年,是宋国强进入上海交响乐团第50个年头,从18岁入团至今,他经历了曹鹏、黄贻钧、陈燮阳、余隆四位指挥家领导乐团的时期,也从当时乐团最年轻的乐手,变成了今天还在乐团工作的最年老的一员。回看在乐团的50个春秋,宋国强感慨:“都说我是全能型选手,但这‘全能’不只是自己的努力,还有乐团和历任领导对我的培养,上交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

09-12 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