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万岁—吴贻弓纪念特展”昨日开幕 穿过手稿和剧本,感受光影力量-LMLPHP

图说:吴贻弓纪念特展现场  官方图 下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昨天下午,从上海电影博物馆的艺术影厅传来悠扬的童声。在《送别》(吴贻弓导演代表作《城南旧事》主题曲)温暖的歌声中,吴贻弓导演的家人、生前好友与工作伙伴,重温他与电影为伴的一生。穿过手稿、剧照、奖杯和剧本,我们追随吴贻弓的创作历程和生活轨迹,重温“电影万岁”四个字所蕴含的力量。

明天,是吴贻弓导演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由上影集团指导、上海电影博物馆主办的“电影万岁—吴贻弓纪念特展”在昨天下午正式揭幕,吴贻弓导演家属将吴导的遗物,包括电影艺术档案(含手稿)、工作笔记、奖杯奖牌、证书聘书、工作照、剧照等共计500余件物品捐赠给上海电影博物馆。这是上海电影博物馆建馆以来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一次捐赠。

少年梦想

走进二楼展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区内的一个大型艺术装置:914张照片从一个纸盒中喷涌而出,配合精心处理的光线设计,导演的一生如光束一般绚烂开来。这个装置的创意,正是源于他自己的经历——少年吴贻弓利用手电筒和纸盒,自制影院,种下了一个电影梦。当梦想照进现实,展览用光影的交汇致敬这位理想主义者。同时也借由914这个特别的数字,在吴贻弓导演逝世一周年的日子,表达上海电影人最诚挚的纪念与缅怀。

“电影万岁—吴贻弓纪念特展”昨日开幕 穿过手稿和剧本,感受光影力量-LMLPHP

图说:展厅一角

与《城南旧事》作者林海英的合影照上,吴贻弓笑得很灿烂;不过《城南旧事》的工作照里,导演却扯着嗓子在喊话,一脸严肃;《流亡大学》的导演阐述修改不少,《月随人归》的工作手册满满当当;吴贻弓任上海市电影局局长的聘书编号是第675号,导演与爱人张文蓉合影从少年一直到老年,恩爱如初……流连并不算太大的展厅,却忍不住惊叹展品的丰富,精选的实物、手稿、剧照、照片、奖杯、文学本和完成台本,勾勒出吴贻弓的电影人生。

其中,《巴山夜雨》《阙里人家》等影片的导演总结、《城南旧事》《姐姐》的工作手记、《流亡大学》《少爷的磨难》等影片的场景画稿,均是首次公开展示,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

梦回经典

此次特展还特别原了两大经典场景,让观者不仅是观众,也可以沉浸式地置身电影场景,成为主角。

《城南旧事》展区复原了小英子的学堂,摄影机、摄影灯等器械营造出电影的现场拍摄感。观众可以坐一坐1920年代的桌椅,朗诵小英子最喜欢的“我们看海去”。走进《阙里人家》,推开“老孔家”的大门,五代同堂的孔门全家福映入眼帘,历史责任与道德责任的不平衡,演绎出一台经典的家庭伦理剧,成就了吴贻弓创作序列中的又一座高峰。

“电影万岁—吴贻弓纪念特展”昨日开幕 穿过手稿和剧本,感受光影力量-LMLPHP

图说:相关文创产品

为了配合“吴贻弓纪念特展”,深入挖掘“电影万岁”内涵,电博的文创团队此番也创意打造系列主题文创。作为文创开发的核心词,团队从《城南旧事》中捕捉灵感,打造出篆刻版“电影万岁”字体,用怀旧的温情赋予它以情感,用刻印的形式赋予它以力量。系列产品还包括“电影万岁”纪念版图章、主题胸针、纪念帆布袋、工作手册、档案袋,以及《城南旧事》气氛图复刻品、“送别”手摇八音盒等。

吴贻弓纪念特展是继谢晋、汤晓丹、郑君里等展览之后的又一个电影大师展,也是电影博物馆2020年度首个重磅展览,该展将持续一年。

09-13 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