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常态化下申城大学生如何返校?这些人性化“见面礼”请笑纳-LMLPHP

图说:久违校园的大学生们开始返校 记者 陶磊 摄

过去的一个周末,沪上高校纷纷开学。久违校园的大学生们开始返校。“太久没有回到学校了,心里焦虑该找谁帮助”“新生报到,家长不能进校园,这么重的行李孩子怎么搬啊”“进出校门是不是很不方便”“食堂里还能吃到自己喜欢的菜吗”……面对学生家长的一个个疑虑,既要防控疫情,又要让学生感到暖心,各高校出招欢迎同学们“回家”。“人性化”三字,成了重中之重。

报到零接触 高科技加持

复旦大学推出了“刷脸报到”系统,新生只需将身份证放置在人脸识别设备上,对着摄像头扫描面部信息即可快速完成身份验证和入校报到。

新生也可使用小程序“云报到”,通过将人脸识别与唇语数读、地理定位相结合,无需前往固定报到地点,可在复旦校园的任意地点实现全自动的报到认证。

新生报到第一天早上8时左右,校园还没有完全苏醒,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王春丽已经完成了刷脸报到的流程。因为父母工作都比较忙,王春丽独自一人乘飞机从山东来到了上海,她说,复旦给自己的第一印象就是“热情”,“报到处的学长学姐们很友善,很关心我们,志愿者们都会主动上前帮忙搬东西,感受到了一个大家庭的温馨。”

行李提不动 无人车帮忙

同济大学在新生报到当天,校园网“迎新”的第一页上,推出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你会发现更多校园的惊喜。‘同济那碗面’来了,满足你对‘吃在同济’的更多想象。”

没有家长帮忙,新生报到后沉重的行李怎么办?在同济的四平路校区和嘉定校区,一台台崭新的无人行李车亮相,“解放”新生们的双手。同学将行李扔上“行李车”,车子便自动行驶起来,自己到达目的地。同济还为新生们准备了机场所用的行李小推车100辆,同学们进宿舍如同“登机”一般。为新生服务的志愿者们都是师兄师姐,他们全程跟踪学弟学妹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服务新生们,同济特别请来东方航空公司的礼仪培训专员给志愿者们开展礼仪培训。为新生指路、和新生打招呼,也要有航空公司般的“标准”。

宿舍、食堂、图书馆、浴室、快递接收点、心理咨询中心、医务室……每个点,都有老师、校工、师傅、保安,为同学们热心服务。这里有严格的疫情防控条例,也有人性化的一幕幕暖心画面。

防疫常态化下申城大学生如何返校?这些人性化“见面礼”请笑纳-LMLPHP

图说:同济大学的无人行李车为新生提供一站式行李运送服务

返校分批次 24小时服务

“凌晨5时,我刚踏进宿舍,窗外就响起一声惊雷,暴雨滂沱。可是我心里,无比安心。”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木拜西尔·麦麦提依明独自从新疆返校,从申请出疆学生绿色通道,到入校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他切身体会到一系列人性化、便捷的疫情防控常态化举措,令大学校园恢复生机。

离开校园7个多月,木拜西尔最怀念的是那些和同学面对面、肩并肩学习的时光。终于等来了返校通知,新疆却又进入紧张防控状态。在学校和当地社区的密切沟通和积极帮助下,木拜西尔完成核酸检测、申请绿色通道、返校申请,终于登上喀什飞往上海的航班。由于天气原因飞机晚点了,学校北一门已经关闭,木拜西尔有点“无家可归”的担心。凌晨4时许,天还没亮,东川路800号思源门的门卫室依然亮着灯。木拜西尔上前说明了情况,出示了报备材料、健康码,测温之后就顺利进入了校园,“我当时心里一暖,这是家呀”。

返校后的第二天,木拜西尔就报名了学校的志愿者岗位,帮忙新生入学物资分配。志愿服务之余,预约图书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刷食堂实时客流错峰用餐,久违的校园因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经历过这场疫情,才更有体会,一起遵守规则,实施防控举措,才有大家的平安”。

最近两周,上海交大老生、研究生和本科生新生分批返校、报到,保卫处24小时帮助有需要的新生搬运行李。来自安徽的张颀浩也顺利报到了,他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本科新生。疫情期间,由上海交大等多所名校的学子发起远程助学,为国家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实施区域的高三学生辅导冲刺高考,小张就是学员之一,他和其他50位伙伴一起实现了梦想。学长学姐口中的大学终于真切地呈现在眼前,小张心潮澎湃。

上海交大的校园里已有几万学生。学生们在校园里穿梭,适应着常态化防控的校园,一切井然有序。

【相关链接】

上大宿管员徐阿姨:一幢楼300多个女孩都是我的“女儿”啊!

华东理工大学:心灵守护者为返校生纾解焦虑

09-14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