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5日电(赵竹青)9月15日9时23分,长征十一号海遥二运载火箭(简称“长十一火箭”)在黄海海域成功将9颗“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十一火箭第十次发射,也是首次海上应用性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进一步验证了海上发射的可靠性。

海上发射,一箭九星!这次发射究竟“牛在哪”?让我们来看看,这创造了多个“第一”的长征十一号,它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

本次发射的“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由长光卫星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包括3颗高分03C视频星和6颗高分03B推扫星。该组卫星将与在轨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林业、农业、草原、海洋、资源、环境等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一箭九星,是火箭和卫星协同设计的结果。”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据了解,按照火箭原来的设计,最多只能实现“一箭八星”。

为了满足一次发射、一轨道布置九颗实用性卫星的需求,火箭研制人员采用了多种设计,让长征十一号实现了最大运载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了9颗星的灵活布局。

“打得动、布的下、分得开。”火箭院长十一火箭总体设计师张飞霆用9个字,道出了这次发射的难点和技术重点。

此前,长十一火箭虽然在陆基发射场执行过多次太阳同步轨道发射任务,但在海上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尚属首次。

“相较于2019年6月5日首次海上低倾角发射任务,本次任务中,长十一火箭要将9颗重约42千克的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3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对其运载能力要求更高。”张飞霆说介绍。

为满足任务要求,型号队伍在箭体结构减重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张飞霆告诉记者,卫星支架如果采用常规的设计思路,采用铝合金蒙皮桁条结构,重量约为120千克。为了解决运载能力的问题,型号队伍改用复合材料卫星支架,在满足刚度强度要求的前提下,成功为火箭减重50千克。

同时,火箭研制人员与卫星研制方开展了一体化协同设计,研制出新型高效的复合材料“卫星适配器”,通过结构总体布局优化,实现了从发射7颗星到发射9颗星的转变。

此外,为了后续用户大规模组网,协同用户开展标准化接口设计,形成标准的电气结构接口、标准化的连接释放结构。

据了解,长征十一号还是我国第一型实现小时级发射的运载火箭、第一型具备机动发射能力的运载火箭、第一型具备长期贮存能力的运载火箭、第一型可无依托发射的运载火箭、第一型适应复杂发射环境的运载火箭、第一型适合小卫星快速发射的运载火箭。

自首飞以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已连续取得八次陆地发射和二次海上发射圆满成功,创造了十战十捷的佳绩,展现出了“快响利箭”在商业发射中高可靠性和灵活多样的发射能力。

09-15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