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将研发针对所有冠状病毒的早期监测和治疗方法-LMLPHP

潘子璇 摄

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第一阶段实施进展有关情况。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谈到中科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后续计划时表示,我们将研发一种真正能对所有的冠状病毒进行早期监测,甚至是统一的治疗方法,比如抗体和疫苗。

白春礼表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学院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积极行动起来,首先我们院党组成立新冠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我们组织了全院将近3千名科研人员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科技攻关当中。第一,最早由武汉金银潭医院在12月30日发现了不明原因病毒的样本,样本给了科学院的武汉病毒所,病毒所72小时没有休息,第一时间鉴定出这是一个新的冠状病毒,然后基因测序,同时把病毒分离出来。按照卫健委统一要求,又和其他单位一起向WHO世界卫生组织分享。

检测试剂方面,科学院很多所,包括武汉病毒所、微生物所、上海巴斯德所,还有苏州医工所等和企业合作,药监局批了5个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很多都已经开始了应用。疫苗研发方面和抗体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国药集团第一个疫苗就是关于灭活病毒疫苗,最早是和武汉病毒所一起合作做的,国药集团和病毒所共同申请的灭活疫苗,共同获得药监局批准。最早是在高等级实验室里做研发,因为灭活之前必须在高等级实验室里。另外做转基因的小鼠、动物试验以及做两种猴子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都是在这个实验室完成的。灵长类动物的实验,克隆小鼠的实验,转基因小鼠的实验都为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些新的工作,比如说用干细胞技术治疗危重病人,进入“三药三方案”,中国科大发明的托珠单抗,通过托珠单抗能够控制炎症因子风暴的产生,对于重症病人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我觉得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我院还研发了“超极化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能够动态研究被感染之后以及康复期肺部的纤维化情况、气血交换情况,这些目前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已经使用。另外,根据医院要求研发一种非接触式的体征监测和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可以远程规范化采集生物样本和咽拭子的采样机器人。国内首例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进行设计制造的移动核酸检测实验室,还有人工智能辅助进行检测。

白春礼表示,疫情发生之后,中科院科研管理人员深入抗疫第一线,了解实际需求,发挥多学科优势,协同攻关。我们在武汉成立了一个心理援助工作站,心理所派了很多人,为600多名一线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心理疏导等服务。面向社区工作者和居民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公益讲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覆盖人群达到910万人次。我们依托科学院的基因组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在1月份就收集全世界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目前一共收集了10万多条病毒数据,这个中心开放服务于全球175个国家和地区,到目前为止,一共有17多万访客访问这个数据库,国外的占了60%以上,一共下载超过了1亿2千多万次,为全球境外肺炎疫情防控科技攻关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分析这个基因,为药物的研制、疫苗的研发,同时也为检测做基本的数据。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做好这方面工作,研发一种真正能对所有的冠状病毒进行早期监测,甚至是统一的治疗方法,比如抗体和疫苗,微生物所做了一种重组蛋白疫苗,这是第一个药监局批准重组蛋白疫苗,现在也做了二期临床,正在组织三期临床。我们把康复病人的血浆抗体提取出来,通过生物学的方法培育出来作为抗体,然后可以批量生产,低价生产,这个获得批准,已经把技术转让给有关企业,在中国和美国正在做第三期临床。 (驻京记者 潘子璇)

09-16 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