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记者 江跃中)9月6日,1920年出生的毛云芳老人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辰,普陀区宜川路街道老龄委会同居委会干部,专门来到老人居住的宝山懿康护理院,为老人祝寿,送上纪念牌、生日蛋糕、慰问金和鲜花。看到这么多关心自己的人围绕在身边,为自己点燃生日蜡烛,唱起生日快乐歌,手捧鲜花的毛云芳老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42%的宜川社区,采取了“三个必须”的工作机制,关爱老年人无微不至。

早敲门晚问候,宜川社区采取“三个必须”工作机制保障老人安享晚年-LMLPHP

图说:街道工作人员及居委干部为毛云芳祝寿。宜川路街道供图

早敲门 晚问候 必须“常放心头”

必须把关爱老年人的工作“常放心头”。条线干部、社区工作者、护理照料人员、结对志愿者,不仅自己要增加上门走访、电话、微信等与老年人的互动频次,也要督促老人的子女亲属多给予老人关爱,坚持落实“老伙伴计划”“两天一问候”,空巢老人及特殊重点老人(高能、失能失智、孤老)“一天一问候”,掌握辖区老年人近况,对各种需求做到第一时间响应。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盛夏,宜川路街道始终立足老年人所思所需,积极汇聚社区资源,为社区老年人安然度夏打造宜居舒心的环境。

盛夏季节,宜川路街道老龄委组织为老志愿者,持续对辖区内的8000多名独居困难老人进行排摸走访,通过电话问候、上门走访等形式了解老人生活状况。志愿者坚持做到“早敲门、晚问候”,经常陪老人聊天,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需要。志愿者在走访中也会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将防暑降温知识传授给老人,提高老人防暑降温的自防、自救能力。

开冷气 办讲座  必须“送到手中”

必须真正把关爱服务送到老年人手中。街道组织开展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活动,发挥“年轻老人”在社区老年人关爱工作中的作用。增强对独居、重病等特殊群体的照顾照料,提升家庭护理水平和实效。积极开展90岁以上老人夏季送清凉工作。

受到传统“节俭”理念和客观条件影响,“老宜川”地区有不少老人的家中并未安装空调,或者即使装了空调也舍不得常开。高温盛夏季节,为帮助辖区的困难老人安然度过连日酷暑,宜川各居民区将小区活动室作为社区避暑点,全天候空调开启,备足防暑降温常备药品和消暑饮水,接待老人避暑。

同时,为提高社区老年人伏天自我防护意识,掌握更多的防暑降温常识,街道老龄委还在居民区举办健康专题讲座,指导老人如何预防中暑。

早敲门晚问候,宜川社区采取“三个必须”工作机制保障老人安享晚年-LMLPHP

图说:健康专题讲座。宜川路街道供图

叫得应 叫得灵 必须“全力保障”

必须全力保障“家门口”服务。近日,宜川四村的居委会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居民黄阿姨(化名)脸色蜡黄,精神状态欠佳。黄阿姨是一位高龄独居老人,她说,空调滴水“滴答滴答”的声音,影响了她的睡眠。“砰!砰!砰!滴水声每晚都像炸弹爆炸一样,在我脑袋里炸开。我本来睡眠就不好,现在每晚失眠情况更严重了。”

居委会“块长”徐申莲和调解主任邵剑一起来到楼上的居民那里了解情况,最终目标锁定在5楼的张阿姨(化名)家。但张阿姨和黄阿姨因为两年前的浇花滴水问题产生争执,至今说不上话。居委会“老娘舅”们一次次上门和张阿姨解释并做思想工作,一次又一次的恳谈,慢慢化解了张阿姨心中的郁结。“怕了你们了,来吧来吧。”张阿姨决定配合改造水管。但重新调整管道难度系数太大。徐申莲看到水是滴在3楼的雨棚上发出响声的,于是灵机一动:“厚厚的海绵垫是不是可以起到消音作用?”有了想法就立马付诸行动,他们找来居委会同事魏萍联系到专业人员,在黄阿姨家的雨棚上加装了海绵隔音垫。第二天,徐申莲接到黄阿姨的电话,“滴水声没有啦,我昨晚终于睡了一个好觉啦!谢谢了!”

街道还加强对老年活动室、为老综合服务中心等社区老人喜闻乐见的公共场所的管理, 为老年人营造安全舒适的活动和休憩环境,让他们在家门口安享晚年。

09-16 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