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幅八女投江的巨幅国画,画面上八位英勇顽强的抗联女战士,在她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进行着殊死抗战,这是一个时代的奋争,一段英雄往事的定格……

1938年5月,为了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抗日联军“聚而歼之”的阴谋,抗联第二路军的第四、第五军开始了漫长的西征路。两军的女战士组成妇女团,与其他男战士一起,跋山涉水,并肩战斗。一路艰难险阻,一路惨烈鏖战。到这一年9月底,妇女团血洒征程,只剩下了指导员冷云等八名女战士。而她们当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3岁。

10月上旬的一天,妇女团随队到达了乌斯浑河河畔。时值秋雨绵绵,河水暴涨,而渡船也早已被日军破坏。此时的她们早已饥寒交迫,困顿至极,疲惫不堪的抗联战士决定在这里休整一夜。深秋的乌斯浑河畔,天已大寒,夜风刀一样的刺骨,为了取暖,战士们沿着河岸点燃了十几堆篝火。篝火映红了翻滚的乌斯浑河,给战士们带来了温暖,但却暴露了目标。

第二天拂晓,正准备渡河的抗联战士突然遭遇了日军的袭击。为掩护抗联部队突围,冷云等八名女战士立即向敌人开火,并将敌人的炮火吸引过来,双方展开激战。日军见抗联队伍已突围,更加气急败坏地向冷云等人所在的河岸阵地扑来。狂轰滥炸下,阵地上草木横飞,负伤的身体和打光的弹药使年轻的女战士们面临着生命与屈辱的抉择。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女战士们目光对视,大义凌然,冷云慷慨激昂地说:“同志们!咱们是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决不跪着生!”

女战士们从隐身的地方站了起来,用最后的三颗手榴弹回应了敌军劝降的嚎叫,她们互相搀扶着、坚定的、一步一步地迈进了汹涌的乌斯浑河。

八名女战士年轻的热血染红了乌斯浑河。她们的躯体,连同她们不屈的信念和精神溶入了愤怒浩渺的江河,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生命乐意,铸就起一尊抗击外辱,尊严不可欺的历史丰碑。

牡丹江畔英雄女 一片赤心照碧波

辉煌业绩千秋颂 意志忠贞万年歌

这八位优秀的中华儿女,她们是冷云、杨贵珍、胡秀芝、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1982年,林口人民为了纪念她们,在她们的牺牲地建立了纪念碑,碑的正面刻着八个红光闪闪的大字:“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09-16 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