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从死亡线上被拉了回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重症监护室过了生日,并得到了特殊的礼物——用iPad和女儿视频。他很激动,却说不出任何话,上海援鄂医疗队的护士拿来本子和笔,他吃力地写下两个字“回家”。
“回家”,新冠肺炎患者提及频率最高的词。为了这个愿望,一批批医护人员顽强拼搏、日夜奋战,谱写着一曲以生命赴使命的壮丽战歌。这其中,上海派出的援武汉雷神山医疗队共计643名医务人员,累计收治病人数525名,其中重症及以上病例194例,为打赢武汉保卫战贡献出了上海力量。
图说: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出发的时候,队伍中有很多年轻的脸庞 袁婧摄
请战
“出发前一天,一向乐呵呵的爸却哭了。”仁济医院90后护士戴倩,瞒着父亲递交了“请战书”。她是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2月19日抵达武汉雷神山医院,这支队伍包含仁济、市一、市六、杨中心、五院、七院的513名队员,是上海派出的规模最大的援鄂医疗队。总领队、仁济医院副院长张继东说,队伍中不少是90后,平时备受家人呵护,到了抗疫一线,成为了顶梁柱,为患者撑起了一片天。
图说:戴倩在雷神山医院 仁济医院供图
老钱是戴倩护理过的难度最大的病人。他上了呼吸机,为了改善呼吸情况,需要不断变换睡姿。但是,插管患者翻身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有可能影响生命体征,既要使得上力气,也要像绣花一样小心轻放。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个子小、人又瘦的戴倩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遍遍帮患者翻身,“只要我们多尽一份力,患者就多一份安全。”
“我是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技术全面,请让我去前线!”岳阳医院的护士张艳写道。请战书的背后,是一颗滚烫的心。在雷神山,这名80后护士长排自己最辛苦的班,负责护理最重的患者,过去总是跟着前辈走,如今已然成为了同病区里年轻护士们的榜样。
图为胡双双在前线光荣入党 采访对象提供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的护士胡双双出发前淡定表态:“我未婚,没有家庭负担;我有兄弟姐妹,父母也有人照顾,我没有后顾之忧……”在武汉,这位90后因表现出色而火线入党。
同样火线入党的,还有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朱瑜君。她想起了病房里和她年龄相仿的那名患者,对疾病恐惧的她浑身发抖,心跳加速,朱瑜君多次开导。“家人不在身边,离病人最近的就是我们。”
滚烫的心,铸就了战场上一颗颗明亮的星。在支援雷神山医院期间,上海医疗队收到了229份入党申请书,共67名同志火线入党。
奋斗
60多岁的甘阿姨体质虚弱,感染后恶寒发热,总是担心自己身体撑不住。曙光医院的商斌仪医生对症开出了中医治疗方案,缓解了甘阿姨的病痛和心理压力。
2月15日,上海市第七批援鄂医疗队出发,这支队伍包含龙华、岳阳、曙光、市中医医院的医务人员。在雷神山,队员们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辨证论治开出汤药,同时实施心理疗护、针灸、功法等非药物治疗,将上海经验与武汉实际情况结合,用中西医结合的“上海方案”托起生命希望。
图说:樊民和患者,用一个标准的敬礼说再见
79岁的金老先生是一位重症患者,在雷神山医院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愈。“老先生,恭喜您可以出院了!”岳阳医院医疗队队长樊民向他颁发出院证明。“我手抖,写不了感谢信。我给你敬个礼吧!”说完,他面对着樊民神情肃穆地敬了一个军礼。当得知这是一位有着30年军龄的患者后,樊民立即向他回了一个军礼,“我也是一个有28年军龄的老兵!”患者出院以军礼感谢医生,医生回礼致敬患者。一个眼神也有力量,一个军礼燃起希望!
图说:施劲东护送患者上救护车 采访对象提供
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医疗队队长施劲东,今年1月还在意大利进修,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申请提前结束进修,2月就带队奔赴雷神山。第二天收治的患者中,有一人刚下救护车就缺氧全身紫绀,情况非常危急。队员立即用呼吸机无创通气,可呼吸机总是低压报警。因为穿着防护服,戴着两层手套,无法通过皮肤感受到气流。护士杨艳君为了看清楚哪里漏气,拼命地凑到面罩旁边。当时,他们还没有拿到护目镜,只有面屏,但危急时刻,医护人员总是把患者生命放在第一位,很快,他们就把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图说:医生们最高兴的时刻,就是给患者发“出院证明” 记者 郜阳摄
在雷神山,所有医疗队员被混编重组,充实了ICU病房的医护力量,同时还成立了插管组、护心组、护肝组、CRRT组、ECMO组等专业团队,拼尽全力抢回同胞的生命。4月,当雷神山患者清零的时候,龙华医院的陆巍医生说:“我最高兴的就是给患者颁发出院证明的时刻,那是一张张通往健康人生的通行证。”
希望
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这句话用来形容雷神山的上海战士,再贴切不过。医院边开边建,没有设备安装员,队员们就撸起袖子自己装;没有软件工程师,医生和护士们就亲自上阵研究ICU 的“软件”系统。从“硬装”到“软装”,医疗队员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从零开始,短时间内硬生生建起一个具备强大收治患者能力的病区。
杨浦区中心医院医疗队队长郑鹏翔说了一个小插曲。第一天刚放下行李,武汉方面就提出能否尽快把病人送过来。“必须要把病区流程完全建立好,确保符合传染病管理规范,才敢收病人。”短短两天,医疗队就迅速把病区“装修”成“样板间”,许多别的病区都来参观学习。
忙碌的救治工作是医疗队员的生活常态。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袁维方是雷神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第四组组长,因为阑尾发炎、腹部疼痛,他坐在工作间里接受保守治疗,左手一边输液消炎,右手拿着对讲机,不停与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对接工作。
图说:折哲和龚亚斌出发时 采访对象提供
在中医医疗队里,还有一对伉俪。市中医医院的折哲和岳阳医院的龚亚斌,分别在各自的单位报名出征,双双入选。出发时,大家为夫妻俩唱起了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并肩战疫。”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因为肩上的责任,夫妻俩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了在疫情危机面前挺身而出,选择了坚守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
守护
“你们守护患者,我们守护你们!”傅小芳是仁济医院医疗队的“队妈”,身在院感组的她每天要对所有进舱的医护人员做细致的检查。“护目镜和鼻梁间还是有点空隙。”她边说边取来小棉球塞上。“涂过防雾剂了吗?”像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一样,她经常一路叮嘱大家到缓冲区门口,但大家谁也不会嫌烦。
图说:只有防护到位,确保万无一失,才可以进入污染区 郜阳摄
上海的援鄂医疗队都设立了专职的院感防控人员,保护队伍零感染,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因为有了他们的“管头管脚”,逆行者们才能安心推开从清洁区到污染区的一扇扇门。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编组医疗队时,特别做了“医学心理科主任全程随队”的部署。医院心理科主任程文红通过问卷收集大家的“医护心情指数”,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为前线参与抗疫的医护人员铸造一套坚实的“心灵铠甲”。
雷驰荆楚,术济苍生,不辱使命,凯旋归来。作为上海最后一支回家的援鄂医疗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队长范小红哽咽了:“我们挥洒了汗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难忘雷神山,没有什么比病人康复更令人高兴了!”
图为《勇气》主创人员第一次相见 仁济医院供图
“有一种勇敢是明知艰险也决不回头,有一种情谊是没见过你却像老朋友……”这是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员、仁济医院李佳医生填词、著名歌唱家廖昌永演唱的抗疫歌曲《勇气》,它将替所有人铭记白衣战士践行医者使命,护佑百姓健康的崇高精神。
首席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