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疆喀什地区采访的第三天,我跟随上海援疆干部来到了叶城县棋盘乡三村,一个风景如画的小村庄。去一户维吾尔族老乡家中做客,进门就看到7岁的阿卜杜勒小朋友正坐在一张漂亮的小桌子前做作业,一笔一画,写得非常认真。
图片来源:东方IC
“知道吗?这张小桌子就是用上海援疆资金购买的,这是他们家的第一张桌子。”援疆干部告诉我,农村地区的维吾尔族老乡极少用桌子,以前小朋友都趴在炕上写作业,久而久之把眼睛都写坏了,于是阿卜杜勒的父母就想给家里添一张桌子,但一时半会又不知道去哪里买。
这个小小的心愿被援疆干部知道后,很快一套桌椅被送到了阿卜杜勒家,购买桌椅动用的资金,正是今年47家上海宝山区企业向叶城县23个挂牌督战村提供的499万元社会力量帮扶资金。
就在阿卜杜勒家附近不远处,一个肉鸽养殖厂即将投入使用,建造资金同样来自于上海宝山区的社会力量帮扶资金。一旦完工,就意味着附近几十户贫困村庄的农民们将获得工作岗位,实现一人工作,全家脱贫。
“大有大的精彩,小有小的温暖。”援疆干部告诉我,不管是几十万的养鸽厂,还是几百元的小桌子,帮扶项目不分大小,关键是要对老百姓有用,能真正帮到“点子”上。而且,今年受疫情影响,那些上海企业自身也非常困难,能在这个时候从“牙缝”省出这笔援疆资金,非常难能可贵。
因此,援疆干部们不敢有一丝松懈,不管是养鸽厂还是小桌子,都要亲眼看到落实到位,才能放心的给后方一个交代:你们的心意没有被辜负,所有的资金都被用在了“刀刃”上。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如今已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在这个南疆小村子,我看到上海对口支援最大的特色:精准和温度。他们穷尽一切可能,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极致,帮助贫困山村的民族同胞,实现大大小小的心愿,向幸福生活飞奔而去。
离开农舍,看到阿卜杜勒和一群维吾尔族孩子向我们挥手告别,用标准的汉语说:“谢谢,再见!”我丝毫不怀疑,新疆美好明天就在他们身上,而来自上海的深情厚谊,将永远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李一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