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工博会“大奖”的它们 其实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LMLPHP

 图说:“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斩获“特别大奖” 记者 郜阳 摄

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火热进行,记者走访了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科学院展区。围绕“创新科技、报国为民”的参展主题,21家单位的78项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在这儿,你能看到荣获本届工博会唯一“特别大奖”的“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它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你也能看到长得和鱼儿一般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以及在新冠病人肺部功能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科技创新展的中国科学院展区“藏龙卧虎”,三项工博会“大奖”足以让观众大呼过瘾。而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国之重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显神威”。

超七成智能手机享受北斗服务

“你想从‘四叶草’的6号门进入,它就可以定位到那个入口。”你猜的没错,这个“它”,就是北斗。三年内完成氢原子钟、20ps无缝时频切换等技术的突破,2015年成功发射我国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首发星,2018年超高密度研制发射了8颗MEO组网卫星。“我们实现了核心器部件的自主可控,也为中国北斗系统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研究院研发人员介绍。

“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中,采用了“CPU+FLASH”架构的芯片有个霸气的名字:龙芯,它也填补了国产航天处理器的空白。“以龙芯为代表的核心器部件技术应用于900余台正样产品中,摆脱了卫星关键器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

斩获工博会“大奖”的它们 其实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LMLPHP

图说:“海斗一号”的外表酷似一条鱼 记者 郜阳 摄

如今,北斗系统已经在交通运输、气象测报、防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应用。在中国入网的智能手机中,超过七成已经能够享受到北斗服务。“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提高北斗的地面精度,结合5G提升信号弱区域的服务水平,并展开下一代时间体系建设。”

有“上九天”的“北斗”,少不了“下五洋”的“海斗”。海洋是一个远未开发的“聚宝盆”,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带来了创新成果“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展台科研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款集探测和作业于一体的,自主和遥控模式相结合的万米级新型潜水器。它突破了万米关键核心技术,并于今年5月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成功万米深潜四次,最大下潜作业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海斗一号在我国首次实现了万米高精度导航定位下的声光巡航探测和机械手沉积物取样等系列作业,我们会继续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斩获工博会“大奖”的它们 其实离我们日常生活并不遥远-LMLPHP

图说: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采访对象提供

抗疫利器无辐射成像

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的科技成果“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已在武汉经历了疫情考验。它创新性使用氙气为造影剂,能对肺部通气、微结构和气血交换功能进行定量、可视化精确评估,弥补了传统磁共振成像的肺部“盲区”,成功“点亮”肺部。

“在新冠疫情期间,这一系统在武汉同济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等战疫一线得到应用,对新冠肺炎患者开展了系列肺功能影像学评估,也被医生高度认可。”记者了解到,“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相较于现有胸透、CT、PET等检测手段,具有无损、无辐射的优势。

该系统实现知识产权转化落地,目前已通过上海医疗器械检测所注册检测,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审评。核心装置“医用氙气体发生器”已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磁共振成像临床应用的超极化气体发生装置。走上注册“绿色通道”后,这一系统有望在明年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工博会的中国科学院展区,被誉为“探测人体的‘哈勃望远镜’”的世界首台全景动态CET-PT,让人类第一次实现以肉眼清晰观测药物注射后在人体血管内流动、扩散、最终被组织器官摄取并代谢的全过程,同样斩获了工博会“大奖”。

 图说:“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斩获“特别大奖” 记者 郜阳 摄

图说:“北斗三号中科院导航卫星”斩获“特别大奖” 记者 郜阳 摄

09-18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