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常州市滑稽剧团推出的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在沪上演,围绕“吃饭是个问题,吃饭不是问题,不是吃饭问题”展开的剧情引发广泛思考。今日,文艺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戏曲曲艺同行们齐聚一堂,就这部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殊荣的“非传统”滑稽戏举行交流研讨会,议题由浅入深,就“滑稽是个问题,问题不是滑稽,不是滑稽问题”层层递进,从剧本身展开探讨,分析剧种的生存环境,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的举行,被疫情“耽误”许久的线下文化交流正在全面复苏。 

从“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引申出的“滑稽问题”,听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图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记者 郭新洋 摄

滑稽是个问题?

从滑稽戏的范畴探讨,“不走寻常路”的《陈奂生的吃饭问题》显然是“另类”,在今天的讨论会上,虽然也有若干专家学者对于这部作品“不够滑稽”或是缺少“常州味道”略感不满足,但更多人看重的是这部作品对滑稽戏在题材上的拓展,以及表现手法上的创新。

曾经困扰着滑稽人的“滑稽戏不滑稽”,在这部展现历史进程、略显厚重的现实题材作品中,显得不那么重要。就像原上海市文广局艺术处调研员、文艺评论家方家骏及上海市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马晨骋谈到的:“会心一笑还是哄堂大笑,有的时候并不是一部滑稽戏的成功标志,重要的是尊重艺术规律的创作,让人笑中带泪。”

从“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引申出的“滑稽问题”,听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图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而在这一点上,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副秘书长吴孝明则解析地更彻底:“常州这部戏是悲剧,更是反思剧。因为土地问题、粮食问题是农民几千年的问题,我们当下如何反思、理解粮食问题和土地问题?它的意义绝不是笑笑那么简单。”

从“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引申出的“滑稽问题”,听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图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不是滑稽问题

“农民与土地的生死关系让这部戏永远不会过时。”上海市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对《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给予肯定,她指出:“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如何深入浅出地表现重大的政治题材——主流价值观的作品。”

深有同感的还有上海市剧协顾问、原上戏院长荣广润,他直言:“现在很少能看到艺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更多的作品流于生活表面。该剧驰骋了艺术想象,创造了比生活更具有典型性、更令人深思、更令人感同身受的艺术形象。我觉得这是艺术创作。”

从“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引申出的“滑稽问题”,听专家们这样说……-LMLPHP

图说:《陈奂生的吃饭问题》剧照 

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监事长郦国义坦言,《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解决了重大题材同质化的问题。而上海滑稽剧团团长凌梅芳也深受启发:“在我们坚守滑稽艺术特色的同时,在舞台的呈现上可以打破现有的框架、模式,力争要有一些新意,有一些变化,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富有时代感。”

《陈奂生的吃饭问题》虽然用了高晓声的“陈奂生”这个“漏斗户”的人物设定,但故事几乎都是全新创作。这让马晨骋看到了优质IP的优质运作:“在如今的现实题材中,正剧也好、喜剧也好、地方戏也好、方言话剧也好,有时候边际是可以打破的,只不过我们要把握不同剧种各自的表达方式,选择其中的特点,可能会更有意思。”

09-18 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