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国内首家萱草专类园——母亲花文化园 罗泾镇供图
讯 (记者 郭剑烽)今天是母亲节。你知道咱中国传统母亲花是什么吗?是萱草,它传承着中国人对母亲的敬重和爱。古代游子远行,一定要先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前种植萱草,寄希望于萱草陪伴母亲,减少对自己的思念,忘却烦忧。萱草花颜色橘黄,花型像百合,形态优美颜色娇艳。唐代诗人孟郊诗中有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讲述了母亲倚在堂前,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游子。萱草相比康乃馨,它更适合我们中国人聊表“寸草心”,以报“三春晖”的情感!
图说:国内首家萱草专类园——母亲花文化园 罗泾镇供图
如今,上海市民可以足不出沪一览大片母亲花海了。罗泾镇塘湾村积极推动农业、科普、文化、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对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合作,打造了国内首家萱草专类园——母亲花文化园。园内栽种了超过100个萱草品种,配以景观木栈道、景观花桥、萱草花田、主题雕塑小品、景观河道、林下花带、花田温室和示范花田等,五六月间,正是萱草盛开的季节。
近年来,作为全国生态特色小镇的罗泾镇,全力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全镇范围内优良的生态本底,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田园气息,因地制宜着力发展康养产业,结合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塘湾村的创建契机,因势利导,通过供给侧改革和转型增效导入母婴康养产业和萱草文旅产业,弘扬中国传统慈孝文化,举全镇之力全力打造沪北乡村振兴之花。
借助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契机,罗泾镇在村庄风貌建设和景观提升中植入萱草专类品种,营造萱草花园主题村,引导村民参与萱草种植,发展萱草花卉产业,研发萱草饮食和文创产品,打造萱草主题的全产业链,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
让我们来更多地了解萱草吧——
萱草在我国的栽培已有3000多年历史,古名谖草。“萱”古通作“藼”、“萲”、“谖”意为忘记。萱草古代还有忘忧草、解思草、疗愁草、宜男、万年韭之名。
最早文字记载见之于《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北堂即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公元前11世纪到前6世纪成书,记载中国社会风俗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卫风•伯兮》首先记述过萱草,有诗“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汉武帝时的骑都尉李陵(前?—前74年),在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与匈奴作战时,因力竭而降。当时苏武(前140—前60年)亦在天汉初年出使匈奴,而被扣留19年。李陵与苏武友善,常有书信往来,苏武有诗云:“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
南北朝以后,许多文人的诗歌,更将萱草与排除忧愁相连,使萱草在中国成为一种富有神奇色彩的花草。如南北朝时齐•王融(公元467-493年)诗曰:“思君如萱草,一见乃忘忧”。
萱草在唐宋年间,民间种植很普遍,通常种植于住宅的后庭。后院常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是处于整个住宅的北部,所以母亲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称,人们为想念母亲而尊萱草为母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