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人生期冀,这个期冀,就汇聚在一个“望”字上。
最初,这个满含期待与希冀的情景,是用登高远眺的字形来表达的。上面那个“臣”,本义就是眼珠突出,如同睁大的眼睛,下面显示的是一个人站在土坡上,直观地表达了急切远眺的情状。画风所指,已经超越了远观的义涵,那圆睁的眼睛,深深地道出了心中之盼、愿、欲、求。后来又在眼睛的右边添上了一个月形,“望”变得浪漫而深沉,直接表达出月夜遥看远方、思念家中亲人的情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类充满思念情愫和别离愁绪的诗作,是否就是“望”的诗意表达呢?字形演变中,因着不同年代人们所处场景、心绪和认知的差异,“望”字的构件难免有一番“旧去新来”的替换或讹变。于是,那个“臣”变成了“亡”,人站在土坡或地平线上的字形变成了“王”。据说这叫“变形音化”,“亡”和“王”都标注了“望”的读音。
但是且慢,汉字的声符也不是无端添加的,恰恰有其特定“故事情节”的延展。“亡”的加入,正是指流亡流浪在外,在如霜的月光下思念故乡或亲人。而把“亡”、“王”、“月”关联起来,“亡”表示的是农历朔月看不见月亮,而“王”表示十五的月圆之日。由此,“望”又进一步表达了“期盼月圆”的意思,“望月”也就引申为最大的月亮。
显然,“望”在很大程度上折射了先民崇尚、期盼、追求举家团圆、和美相聚的心理。同样,即使是“王”的介入,也并非没有“心机”,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帝王亲自观察月亮变化轨迹并制定历法的为政之道。“天之历数在尔躬。”凝聚在“望”字中的奇妙历史结晶,似乎回答了流沙河先生在《字看我一生》中的疑惑:怎么让王爷一个人去看月亮?
“世界上最美的是月亮,比月亮更美的是你。”望月之“望”,彼此牵心挂念的不正是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