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颗心,胸科医院守护了30多年……全球首例“肺动脉自膨胀式瓣中瓣”植入术成功施行-LMLPHP

图说: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左二),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主任潘欣(右一)与患者合影 采访对象供图

“我18岁就在这里治好了先天性心脏病,如今我54岁了,胸科医院的专家又救了我一回。”病床上的刘阿姨脸上挂着笑容,看起来气色很好,很难想象她曾经经历了无数次心脏疾病的折磨。近日,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何奔教授,结构性心脏病亚专业主任潘欣带领多学科团队,运用国际先进的介入技术(“buddywire&sheath”技术),成功施行了全球首例“肺动脉自膨胀式瓣中瓣”植入术,让刘阿姨这颗“千疮百孔”的心脏又健康跳动起来。

刘阿姨出生时就患有法洛四联症(TOF),这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畸形,重症者75%都活不过10岁。在她18岁时,胸科医院首席专家、心外科邱兆昆教授为她做了外科修复手术,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一高难度技术,在当时国内少有单位能够开展。刘阿姨在术后获得了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

2015年,步入中年的刘阿姨,心脏出现了肺动脉瓣反流,她在胸科医院接受了内科瓣膜植入。然而病魔似乎不愿放过她,2016年、2019年刘阿姨因蛀牙导致心内膜炎,引起高烧不退、败血症等全身性的感染,幸好两次都在医院得到了及时地救治,转危为安!

今年9月以来,刘阿姨的心脏又开始感到不适,走路吃饭都气喘得不行。潘欣主任接诊了她。通过检查,医生们发现刘阿姨之前的心内膜炎,给她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患者先前植入的瓣膜被细菌侵袭,毁损了。心“门”彻底坏了,所以造成肺动脉瓣的严重反流,患者的心脏扩大至正常人的两倍。如果不及时处理,阿姨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威胁生命。

潘主任立即发起了多学科会诊,专家们分析,只能再装一扇新的“门”,代替原来损坏的。但是刘阿姨的身体情况,再次开胸换瓣已经不可行了,这“门”还能怎么装呢?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心内科团队提出“瓣中瓣”的手术方案。如同俄罗斯套娃一般,通过介入方式,在损坏的瓣膜里面装一个新的自膨瓣。

自膨瓣,其特点是不用球囊扩张,到达位置后可以自己打开,就像一把自动雨伞,更加便于医生在术中的操作。这种瓣膜更宽更大,也更加适合刘阿姨的心脏尺寸。“门”选好了,怎么把“门”放进心脏呢?这又让专家们陷入了难题。“瓣中瓣”植入,对技术要求本身就很高。因为从解剖来看,在肺动脉做“瓣中瓣”植入,导管需要经过三尖瓣,其路径会形成“Z型”弯曲,给医生操作带来更大难度。这该怎么办呢?凭借多年的介入诊疗经验,团队反复论证分析,决定运用先进的“buddywire&sheath”技术,来完成自膨瓣的植入。

充分的术前准备后,何奔教授带领着潘欣主任、王承副主任医师等开始了介入手术。术中CT影像显示,植入路径果然到处都是拐弯和曲折。患者的心脏撑满了大半个胸腔,用一般的导丝根本无法通过,寸步难行。手术团队按照计划,赶紧用上了“buddywire&sheath”技术。这一特殊的导丝组合能够让曲折的血管路径变得平直、光滑,使原本不易通过的“弯道”可以顺利突破。道路顺畅后,潘欣主任一点点地将瓣膜送入,到达目标位置,释放、脱鞘,“砰”的一声,自膨瓣自动打开了,完美地嵌在之前破损的肺动脉瓣膜内。术中监护影像显示,植入的瓣膜已经开始工作了!那一刻,手术团队充满了激动与喜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新的心“门”换好了。术后,刘阿姨恢复良好,很快就能出院了。

通讯员 邓天 记者 左妍

09-21 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