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者”王伟:他比张文宏更早说,“共产党员先上”-LMLPHP

图说: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警方供图

危难有如磨刀石,常让那些朴实、低调甚至不起眼的人绽放光芒。

王伟就是这样的人。身为入沪车流量最大的高速检查站站长,大多数人还谈疫色变时,这个讷于言辞的中年民警挺身而出,带着一群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老将”,将岗位逆推3公里,把党旗插在车道上,为身后2000多万上海人民守护城池。

整整56天,他像一枚钉子,始终钉在岗位上。从1月27日上海启动道口逢车必检,到3月21日下调应急响应等级,他和战友们先后查控车辆95万辆、检查人员体温150万人次。不漏一车,不漏一人。

让党旗飘扬

1月27日下午,随着疫情防控升级,上海114个高速公路匝道防疫检测关口,战略性前移至9个省界高速公路公安检查站。下午1时50分,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京沪检查站站长王伟带领9名民警赶到地处江苏、早已废弃的花桥收费口。

很多时候,未知最可怕。在大家对疫情传播风险尚未了解,防护装备只有口罩,增援力量不知何时抵达的时刻,面对“逢车必检,逢人必检”的指令,少数人难免犹疑。

关键时刻需要一锤定音的人。“共产党员先上。”没有更多的话,王伟带着7名党员民警戴上口罩、穿上警用雨衣,走上车道,开始拦车检查。老党员高云龙至今记得,站长说那句话时自己的心情。“那是对自己身份前所未有的认同。”

随着增援道口的卫生防疫、交通执法人员和市民志愿者陆续抵达,不同的职业背景,不同的专业水平,如何将这些人拧成一股绳,发挥疫情防控合力,成为王伟面临的又一考验。

“关键时刻,还是要靠党建的力量。”在王伟倡议下,道口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来自各部门的党员被抽调到4号车道“党员先锋岗”上,用榜样的示范引领,让所有人充满斗志。每天清晨,无论刮风下雨、阴晴冷暖,党旗都会在不同党员间交接后,插在4号车道上。

52岁的老民警王勇是入党积极分子。这次驻守道口,“共产党员先上”给了他很大的刺激。他每天拼足劲奋战一线,下岗后,还不忘记下自己的感悟,希望党组织在火线上考验自己。他不止一次向王伟说:“我相信,我不比党员差。”

来自普陀区的志愿者王文菁,是一名幼儿园老师。第一天上岗,就因为班车晚到,6个小时的班站足了7个小时。从未经历过的高强度让她连呼“吃不消”,差点要打“退堂鼓”,是王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他是我表哥,但起先我压根不知道他也在这。”王文菁回忆,第一次碰上时,两个人都脱口而出:“怎么是你?”由于任务忙,顾不上寒暄,王伟丢下一句“来了就要干好”就跑开了。后来王文菁发现,表哥每天吃住在道口,不管自己什么时候值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令她非常感动。

“我不能给他丢人。”她咬牙坚持了下来,还主动完成了连续4个夜班的值守。

“守城者”王伟:他比张文宏更早说,“共产党员先上”-LMLPHP

图说:王伟是站长,也是“管家”  警方供图

327个电话

在别人的“地盘”上为上海守门。王伟是站长,也是“管家”。

“什么事都要管,不管哪里出问题,最后电话都是打到我这。”王伟至今记得,1月27号那天,不到半天的时间,他接了327个电话,有上级的任务指令、有和外省市的协调沟通、有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安排,有一线民警的问题汇报……

因为任务突如其来,准备时间有限。刚到花桥时,可以说是“一穷二白”。王伟一边带领同事守牢防线,一边还要为大家生活操心——每天240多人在道口防控,岗位如何分派?联动如何实现?防护怎样确保?物资如何分发?这些问题王伟做梦都在想。在他的努力下,检查站先向江苏借了10多个集装箱,让大家在寒风中有了临时休整场所。

最让王伟忧心的,是民警和防疫志愿者的安全。刚上岗时,防护物资还十分紧缺。没有防护服,王伟就让民警们先穿雨衣。每次换岗时,他都不厌其烦“唠叨”,提醒所有参战力量做好自我防护。

2月初,一辆车行至复检区时,方向盘打偏不慎压到了一名女护士的脚,造成软组织挫伤。虽然是车主责任,王伟依然自责不已。他反复观察调整检疫人员站位,重新调整漆画停车位和检测点,在增加蓄车近百辆的同时,避免了志愿者因来回奔跑产生的隐患。

爆闪灯突然“罢工”,他及时发现消除隐患;气温骤降到零下,他送来“暖宝宝”分发;下雨天鞋子进水,他为大家准备好塑料鞋套……有困难就找王站长,成了众人共识。

这背后,是王伟沉默无声的付出。整整56天,他每天工作17个小时以上。检查站四班两运转,岗位上的人不断在交换,但在战友们的眼里,王伟是那个“始终都在的人”。

分局领导看不下去了,给王伟发来“强制休息令”。2月25日上午8时,万安检站站长朱益龙受嘉定分局党委指令,来到花桥收费口强制替换王伟轮休。

朱益龙没想到,王伟竟是这样“婆婆妈妈”的一个人——离岗前,他带着朱益龙在检查站各个区域一项项交代工作,一个个对接各部门联络人,事无世细,反复提醒,生怕出现疏漏。直到下午2时许,王伟才在朱毅龙的催促下,恋恋不舍离开。

第二天一早6时,朱益龙惊讶地发现,王伟又已经穿戴整齐,来接班了!

“硬核”亦温暖

即使是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期,上海也从未对外关闭“城门”。支撑这份开放与自信的,是9个省际道口检查站“不漏一车一人”的“硬核”管理。

“我才37.5℃,为什么不能回家?”2月18日,花桥收费口3号车道,一辆轿车上的女子体温异常。身穿防护服的王伟和医护人员迅速前往处置。女子再三辩解自己体温偏高是由痛风引发,但王伟仍将车辆引导至复检区,并将女子和司机送上120救护车,前往指定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不放过任何风险隐患。

“请摇下车窗、关闭空调。”每天车流量最大的时段,王伟都会拿着电喇叭在车流间穿行。由于车内乘客很容易因空调温度过高而导致测温数据失真,使检测效率大打折扣。王伟就让大家用A4纸打印提醒文字,在车辆排队时提前提醒,警队里有录音功能的“大喇叭”也派上了大用场。

“正常车辆打左闪,需要复检的打双跳,需要手填二维码的打右闪……”王伟还结合花桥道口通行情况,创造了一套“打灯法”,让灯光成为工作衔接的“密码”。入沪车辆来到检查站,被“安排”得井井有条,通关速度由最初1小时30余辆提升到60余辆,车道“拖尾”现象得到缓解。

从严查控并不意味着管理“冷冰冰”。面对群众复产复工中的各种实际困难,王伟也用人性化操作彰显上海城市管理的温度。

“真心感谢王站长,没有他,真的不敢想后果。” 2月2日下午5时35分许,距安检区50米处,一名女子在排队车流中拼命呼救。王伟一路小跑来到现场,发现小客车驾驶座上的男子突发昏厥。他迅速呼叫现场防疫人员和救护车,同时紧急开辟绿色通道,警车开道将男子及时送医救治。

2月18日深夜,蓄车区域内来了2辆装载超宽不可拆卸金属货物的车辆。由于安检区域没有这样的超宽出口,两辆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王伟在完成检疫并核验超限证件后,与江苏交警协调,调派警力截停主线车流,让超宽车辆临时掉头反向驶上主线,顺利入城,有效保障了企业如期开工。

除了独创的“土办法”,王伟还借力“智慧公安”赋能作用,利用无人机、高清探头等科技手段开展车流监测、人员筛查,提升防控效能。通过智能识别系统,他为防疫物资运输、复工复产车辆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安检优先通过;他申请协调安装无感测温系统,对企业包车员工无接触测温。

临时道口设在江苏境,王伟还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防控机制,与苏州高速交警密切协作,探索两地警方事故快速处理——前方发生碰擦事故,由嘉定民警先期处置,引导快速撤离至卡点前方,再交由苏州交警处理,减少因事故引发的“肠梗阻”。

守一城平安

“敬礼!”3月18日上午,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员返沪途经花桥,两排民警夹道列队向他们敬礼。短短数十秒的视频很快传遍互联网。

“他们是我们的榜样。”王伟说,他喜欢干事,不太会说话,那次敬礼,是他不多的情感表达。“我们是向逆行者敬礼,也是向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人敬礼,也包括我们自己。”

3天之后,上海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守城56天的王伟和同事终于可以从江苏撤回上海。

“这次经历真的很宝贵。我能感到,大家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王伟说,最近他正在带领检查站的同事们调整技战法——收费站都装了“Etc”,不再停车收费,道口该怎么抓逃犯,需要新的思路。

无论是抗疫还是追逃,身为一名人民警察,王伟的理解其实很朴素:就是守护身后一城人的平安。

首席记者 潘高峰

05-10 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