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鲍宇雁 实习记者 杨天姿】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车满载着志气高昂的士兵停靠在沈阳火车站,稍作停留,火车便一声长鸣,风驰电骋般驶向了冰与血的朝鲜战场。
这列车的战士正是从温暖的江南水乡而来,奔赴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战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这支军队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1纵、8纵、9纵。新中国成立后,第九兵团各部分散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按照计划,第九兵团本来要先在东北进行修整,补充弹药、被装和给养,然而战况紧急,军情突变,未作停留,直接入朝,就这样,第九兵团投身到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中。
“钢铁部队”与“钢铁的人”的较量
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发动“圣诞节”总攻势,以美第8集团军在西,第10军在东,呈钳形攻势向鸭绿江全线推进,妄图在圣诞节前消灭中朝联军,结束朝鲜战争。为粉碎敌人的图谋,志愿军于11月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位于东线的第九兵团奉命歼灭美第10军进至长津湖的敌人。
长津湖是朝鲜北部最大的湖泊,位于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由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形成,下游直通我国的界河——鸭绿江。长津湖地区崇山林立,平均海拔约1300米,山高路窄,林木茂密。这里每年10月下旬开始进入冬季,至11月下旬白天最低气温可达零下30多度,夜间气温则达零下40 多度,作战环境十分险恶。
除了恶劣的自然条件,第九兵团还将面临着装备精良、机械化武装的对手。侵入长津湖地区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是美国最精锐的部队,二战中他们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冲绳岛战役中战功赫赫,号称“常胜师”,被称为“美利坚之剑”。长津湖战役时,美第1师配备有重武器坦克、榴弹炮、迫击炮及战防炮以及空中支援。反观第九兵团,步枪、机枪、手榴弹、爆破筒是主要武器,加之山路险峻,美军飞机猖獗,大量汽车被毁,补给十分苦难。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第九兵团的战士们迎着瑟瑟寒风,忍受着辘辘饥肠,将这支拥有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补给供应机制的部队一举击退,创造了“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鏖战长津湖
第九兵团于11月初入朝后,决定采取“迂回切断、包围歼击”的策略。为达到伏击突袭的的效果,10万余官兵昼伏夜行,躲避美军飞机的严密轰炸和低空侦查。为抵御严寒,战士们把棉被拆了做帽耳朵,取出袜子做手套,剪毛毯做袜子……滴水成冰的酷寒中,战士们一口干饼一口雪,就这样,第九兵团忍受着极度严寒、饥饿、疲惫,翻山越岭,奔袭在茫茫雪原中,11月27日,悄无声息地进入到预伏位置。
这天,长津湖地区突降大雪,气温降到零下30度,漫天飞雪中,随着一声令下,第九兵团向美军发起猛烈进攻。翌日,成功将美陆战第1师和步兵第7师一部分截成5段,分割包围在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以及古土里,形成了分割围歼的有力态势。
美军速用坦克、装甲车、汽车组成环形防线,并凭借强大的空中支援抵抗。志愿军第9兵团一面抗击美军攻击,一面调整部署。28日晚,志愿军继续对被围之敌发起进攻。
11月29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终于意识到取胜的希望渺茫,下令东西线部队全面南撤。
12月8日,当撤退到古土里的美陆战1师继续南逃时,发现唯一可以通过汽车的桥——水门桥“又”被志愿军炸毁。说是又被炸毁,是因为早在美军抵达之前,第九兵团已经于12月1日、12月4日,两次将水门桥炸断。但美军凭借着从运输机空投下来的组件,两次均在24小时内成功修复了水门桥。为了保护这一撤退的必经之路,美1师先头部队用一个营的兵力和 40辆坦克在水门桥严防死守。12月6日,第九兵团27军80师组成两个连队的“敢死队”,每个人身背50余公斤的炸药,在漆黑的夜里,翻沟壑,越雪地,一边冲锋一边隐蔽。终于穿过层层火力网,把敌人第二次修复的大桥连同根部基座全部炸毁。
陆战1师师长史密斯听闻这个消息后,终于感到恐惧,他立刻上报求援,再次架桥。于是,美军连夜紧急加工桥梁,就这样,他们一边修桥,一边戒备,终于在48小时后第三次将水门桥修复通车。
12月13日,美军撤离至兴南、咸兴地区,兴南港外海、空火力强势掩护,阻挡志愿军继续推进。12月14日,撤退到兴南港的“联合国军”开始登船从海上撤离。24日,最后一支美国军舰撤离,长津湖战役至此结束。
战后,美陆战1师的军史上将这次长津湖的撤退称为“地狱之旅”。
冰与血谱就的英雄赞歌
1952年9月,第九兵团从朝鲜回国,行至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默立良久,然后他脱帽弯腰,深深鞠躬。长津湖战役——这个堪称战争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见证了英雄的志愿军们英勇无畏、奋力杀敌的钢铁般的意志。太多从南方而来,第一次见到雪的战士们,长眠在了茫茫的异国雪原。
在“死鹰岭”的高地,美军浩浩荡荡通过时,伏击在这里的志愿军战士却没放一枪一弹,他们早已在整夜伏击中冻成“冰雕”——他们保持战斗姿势,手握钢枪,面向敌军,似乎还在准备随时开枪。零下30多度的寒冬里,身着薄棉衣、脚穿胶鞋的战友们巍然不动——他们被冻成了冰雕。战后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痕与血迹。”
抗美援朝战争后,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曾说,志愿军打败美军,“靠的是一股气,美军不行,钢多气少。”在这场中美王牌部队的对决中,第九兵团的志愿军凭着一股“精气神”,将“联合国军”驱逐出北朝鲜的东北地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此次战役以及西线战区的胜利,一举扭转战争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
是怎样的信念让“雄赳赳、气昂昂”的战士不惧严寒、不畏生死,以血肉之躯直面敌人的飞机坦克呢?一位被冻死在死鹰岭上的战士——宋阿毛的绝笔诗或许能够给我们提示:“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在无人的山间, 战士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自2013年6月起,中韩双方进行了坦诚会商。经过双方相关部门多次磋商,最终确定交接相关事宜。2014年3月28日,首批437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从异国踏上回家之路。当天上午11时30分,中国政府在沈阳桃仙机场举行了隆重的迎接仪式,半个世纪埋骨他乡的英魂终归故乡。
公辞七十载,山河已无碍,魂兮归故里。从2014年到2018年,共有589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回到了祖国。
参考文献:
[1] 阿雷.钢铁“对话”长津湖[J].党史纵横,2013(08):8-10.
[2] 朱晓明.冰冻长津湖——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介绍之二[J].党史博采(纪实),2010(09):9-13.
[3] 徐庆君. 冰血长津湖——“气多”战胜“钢多”[N]. 解放军报,2019-04-09(007).
[4] 梅世昌. 长津湖战役研究[D].湘潭大学,2016.
[5] 刘波.冰雪中的英雄儿女——长津湖战役鲜为人知的细节[J].同舟共进,2019(11):65-69.
[6] BTV.“档案”纪录片——冰血长津湖 [EB/O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E5MDk1Nzc0OA%3D%3D.html,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