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扎木念,将藏族儿女的能歌善舞尽情展现;一片榕树叶,把云贵高原的秀山丽水带到你眼前;彝族姑娘抱着四弦琴轻轻摇摆,宛如云之南的彩云悠悠;湖北博物馆里“祭”出的古老编钟金声玉振,让你听见英雄的一片丹心在天地回响……今晚,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特别推介演出,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民族音乐现场献演上海大剧院。据悉,本场演出也被纳入“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
图说: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 记者 郭新洋 摄
今晚的音乐会以“共饮江河水”为主题,作品选取湖北、重庆、新疆、云南、西藏、青海、贵州等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音乐元素,把藏族传统乐器扎木念、云贵高原的月琴芦笙、新疆的弹布尔进行改编,让它们与竹笛、马林巴、笙、琵琶等乐器交融对话,通过全新编创的民族音乐作品、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乐器,一展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音乐会开篇聚焦母亲河长江,竹笛、扎木念与乐队《江源弦歌》以充满民族特色的音乐语言描绘三江源头青海的自然奇景和人文风貌;双二胡与乐队作品《三峡随想》以两把二胡的对话展现三峡精神的坚韧传奇。随后的音乐风格转向西南,月琴、马林巴与弹拨乐队作品《彩云悠悠》融合多种云南少数民族音乐风格,以中西合璧的编配,勾勒彩云之南的浪漫仙境;取材于贵州民歌《好花红》的芦笙、笙与乐队作品《红土花开》将带领观众走进青山秀水,体验笙歌欢舞的热烈场面。
图说:上海民族乐团《锦绣中华·共饮江河水》 记者 郭新洋 摄
下半场,琵琶、弹布尔与乐队作品《天山意象》、人声与乐队作品《雪域吉祥》,则展现西部边疆的浓郁民族风情。音乐会最后的两首作品,将串联起一江相连的湖北与上海,民族管弦乐《楚风颂歌》展现荆楚大地的历史风华和激荡情怀;压轴曲目《情满浦江》,展现同心筑梦、携手同行的同胞情深,抒发浩荡江声里的融融大爱。
让人惊艳的不只是音乐,舞台呈现也为提升氛围助力,演出采用多媒体音乐现场的表现形式,通过多媒体影像与音乐语言的交融呼应,带去“移步换景、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雪域云端的净土天籁、彩云之南的绿雾金风、大漠丝路的灿烂云霞,将一一尽现观众耳畔眼前。
图说:多媒体音乐现场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去身临其境的体验 记者 郭新洋 摄
作为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品牌栏目,《锦绣中华》系列音乐会每年尝试携手不同的地域板块,全面展示地广物博的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及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这台演出,是上海音乐家协会与上海民族乐团自去年起围绕“脱贫攻坚”主题,筹划打造的充满各地域、各民族艺术特色的民族音乐现场,着力呈现上海对口支援地区的艺术风貌和人文风情。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告诉记者,这台演出原本应该在今年的四月就和大家见面的,无奈受疫情影响,这台融汇了七地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只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难以到实地的采风”。
图说:演出现场 记者 郭新洋 摄
虽然大多创作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但距离并不能阻隔音乐的传递,在主创的匠心独具下,现场观众被这些来自江河山谷的音乐送到“千里之外”,感受草原的辽阔、看见梯田的壮美、嗅到红土肥沃的气息,映照着雪域之光接收歌声带来的祝福和吉祥。现场有观众将这场音乐会比喻为“耳朵的旅行”,特地带太太前来听音乐会的郑先生说,最让他感动的就是那曲琵琶、弹布尔与乐队合奏的《天山意象》:“那是我爸爸度过青春岁月的地方,他从前在新疆兵团当过知青,我一直想带太太去看看,本来都开始做攻略了,可惜疫情来了。如今能在音乐中感受丝路风情,也算是一种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