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9月24日电(刘默涵 肖和勇)在一阵甜美高亢的山歌声中,福建省华安县官畲村村民为远到而来的游客披挂上“山哈带”。这是当地迎客的一种礼仪,代表着畲族人对客人的祝福。
官畲村是闽南地区三个完整保留畲族语言的村庄之一。9月23日,“脱贫振兴八闽行”网评引导活动来到华安县官畲村采风。官畲村村主任钟海王说,茶叶种植与旅游开发,让曾经闭塞的高山畲族村落,蝶变成如今的新农村典范。
20年前的官畲村,曾是华安县最穷的山村之一。通往外界的道路,只有一条8公里的羊肠小道,“地无一丈平,路无三尺宽”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官畲村的第一次蝶变在2004年左右。在华安县政府的引导下,当地村民开始种植铁观音。由于官畲村适宜的自然环境,这里生产的茶叶很快便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后来,政府帮忙注册成立畲寨茶业专业合作社,统一施放有机肥,喷洒生物农药,安排手工采茶、制茶。现如今,合作社已升级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官畲”茶叶商标成了漳州市知名商标。
“我家开垦了7亩荒地,第一年种茶就净赚3000元,第二年光靠卖茶青就实现了利润近6万元。”官畲村村委书记蓝金福说,茶叶,让村民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10多年来,村民陆续盖起了小洋房。
2018年,官畲村因为叠加旅游产业,迎来了又一次蜕变。
当地县政府提出,要进一步整合畲族文化资源,讲好官畲村故事,发展乡村旅游,以生态旅游融入和带动乡村发展。在县政府的推动下,官畲村和漳州市旅游投资集团结成“亲家”,企业收购官畲村相关旅游配套项目,并对官畲村旅游资源进行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村民拥有固定回报和景区门票收入分红,政府监管确保多方利益。
“旅游兴村”让这个曾经闭塞的乡村,成了远近文明的小康村。2019年,官畲村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村财政固定收入增至51万元,村民分红现金49万元,人均分得1000元。如今的官畲村,有90%的村民从事与旅游有关的工作,有八分之一的人口直接服务于官畲景区。
当地的不少妇女在农忙之余,成为了表演队成员,嫁到畲族村的阮家琼就是其中之一。
“每个月平均下来,能有3000元的演出收入。”阮家琼说,自己现在不仅有时间管理茶园,还能照顾好老人孩子,“旅游开发让我们不出村门也能过上好日子。”
“我们未来将围绕爱情主题来打造新畲宅。”据漳州市百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科著介绍,漳州旅投一期已经投资了7000多万元整合村庄资源。未来,还将再投资2000万元,继续完善景点配套开发。
“我们的中期规划,是把这里建设成为‘浪漫小镇’,吸引年轻人到这里拍婚纱、体验特色婚俗。远期,则希望把这里打造成为影视产业基地,成为漳州全域旅游中的一块靓丽拼图。”刘科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