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找居委,已经是很多老百姓的习惯性选择,很多居委干部善于聆听,过程中大哥、大姐、阿姨叫个不停,往往在‘熟人文化’前面,疏通了情绪,缓解了矛盾冲突。”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的崔艳秋说。昨天下午,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在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举行,在这场开到老百姓“家门口”的研讨会上,基层干部、小巷总理、社区群众与社区治理领域的专家学者思想碰撞、互相启发,共同为吸纳民智民慧、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提供“最接地气”的方案。

居民矛盾怎么解、民生建议怎么提……听听他们怎么说-LMLPHP

图说: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基层信访工作模式创新”专题研讨会昨日举行。市信访办供图

信访工作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群众而生、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满意,如何将信访工作融入社区“微治理”,持续完善“家门口”的信访服务体系建设,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上海信访在老百姓的“家门口”做足了文章。据介绍,上海信访“人民满意窗口”创建工作经过近四年的推进和深化,今年全面向村居延伸,从平台标准化、渠道便利化、服务精准化等三方面全面铺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

在平台标准化方面,沪上各级各部门来访接待场所实现“形象统一化、功能模块化、参与多元化、设备智能化、服务便民化”,截至2019年底,以“五化”为标准的市信访服务指导中心、区信访服务大厅、街道乡镇信访服务站“1+16+224人民满意窗口”建成,覆盖至全市各街道乡镇。渠道便利化方面,在建设上海信访“人民满意窗口”线下实体店的同时,着力深化线上服务点建设,将上海信访微信公众号、移动端App、人民建议征集、12345市民服务热线“点点通”等二维码,集成为上海信访“民意直通车”服务矩阵,版式统一设计后向全市6100多家居村委会铺开。截至2020年8月底,全市6100多家居村委会,上海信访“民意直通车”服务矩阵布置完成率已经超过60%。

作为全市8个中心城区中第一家创建成功“人民满意窗口”的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沈嗣全在研讨会上表示,截至8月底,街道全面推广信访“民意直通车”服务矩阵,有效形成川北辖区1个街道,3个中心,3个驿站,22个居委“家门口”信访工作服务体系,引导居民通过网络就能反映诉求,街道信访窗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量减少20%左右。

社区工作“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根针”,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既需要基层干部的智慧,也需要建立体制机制提升社区治理效能。闵行区新虹街道信访办、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鲁峰在研讨会上分享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在他们街道办试点的相关经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我在前往对口支援居委开展防控工作、从事来沪人员的核查登记工作时发现,有居委干部反映手工登记信息不准确,存在错漏等情况,也在沟通中了解到城市道口使用健康码来管理流动人员的健康状况。”从方便基层管理为出发点,鲁峰结合相关人员的建议写出了“金点子”,形成人民建议并上报,而针对居民对建议征集工作了解不充分、不知道怎么提好建议等问题,鲁峰建议抓住街道人民建议征集办挂牌成立的契机,结合“人民满意窗口”进社区的工作,补充信访干部定期走访社区参与调研,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汇总编撰建议。

“源头治理的重心、办法、活力都在基层,信访工作的创新、转型,要不断向服务型、合作型、建议型、‘家门口’发展,让‘家门口’信访服务真正好用、管用,符合人民所思所盼,符合基层所需所愿,在赋能基层、服务群众中提升信访工作治理效能。”上海市信访办主任、信访学会会长王剑华说。

09-25 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