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医生写给上海医生的感谢信 牵出沪汉同袍情-LMLPHP

图说:黄莺(左一)手术后即刻返回岗位  采访对象供图

“余教授早安!忙于工作许久未联系了,这是一封迟来的感谢信……”

9月22日,离上班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一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就出现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余松远教授的手机上。患者的感谢信余松远也收到过不少,但这封信却十分特殊,因为写下感谢信的患者本身也是一位医生,而且是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整整90天,因劳累导致迁延多年的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病情恶化、心动过缓伴心律不齐而晕厥的“战疫天使”。

余松远对这位患者也是记忆深刻,5月初疫情得控、武汉解封后,她来到上海十院治疗,成功施行了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腺瘤微创消融术,术后次日心脏症状就显著缓解,又即刻返汉重新投入防控疫情的工作中。 

奋战抗疫一线90天 突发晕厥

这位“战疫天使”名叫黄莺,是武汉武锅集团医院、武昌区中南路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长,有着荆楚女子的爽直与担当。在武汉,为应对新冠疫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24小时值班,黄莺所在的武昌区中南路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覆盖超过8万居民,医院的任务是预检分诊,通过CT排查潜在感染的人士,以减轻前线医护人员的压力,但更多时候,这里的医务人员们会充当“心理咨询师”,安抚居民情绪。为了不错过一个电话,黄莺全天开机,不敢深睡,有时凌晨2点多还在通话。

武汉逐渐度过了艰难时刻,黄莺在工作岗位上也已经高强度连续奋战了90天,但就在看到胜利曙光时,她却病倒了。4月初的一天,正在忙碌中的她突发晕厥,同事们七手八脚把她抬进抢救室。初步检查的结果让人揪心——严重心动过缓,一分钟心跳仅有39次,同时还伴有心律不齐。 

甲状腺高功能腺瘤病情恶化 心脏受损

经过抢救,黄莺暂时恢复了意识,她心里很清楚,这是老毛病了。五年前,她就因心脏不适就医,检查结果发现病根并不在心脏,而在于“人体发动机”——甲状腺。

黄莺患有甲状腺高功能腺瘤,腺瘤具有过于旺盛的生理功能,分泌了大量甲状腺激素,过量激素作用于心脏等靶器官,从而引发胸闷、气急、心率与心律异常等心脏病症状。通常情况下,甲状腺高功能腺瘤引发的是心动过速,但她持续服用阿托品控制病情,身体状况出现波动,心脏因而“怠速”运行。

对于甲状腺高功能腺瘤,虽可采用内科治疗,但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需要精准调控,且要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几乎无法断根。与余松远团队早已熟识,了解到上海十院有应对这个疾病的有效手段,黄莺决定来沪治疗,但受疫情阻隔,当时也并不清楚手术何时才能排上日程。

沪上接受超声引导微创消融 极速出院

随着武汉解封,疫情得到控制,黄莺紧绷的弦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了,5月8日她来到了上海,考虑到这位患者的特殊情况,更是出于对战疫同行的理解和敬佩,十院的医务人员也以最快速度为她完成了核酸检测等一系列入院前必要的防疫检查。

5月11日,余松远团队成功为她实施了超声引导下的甲状腺腺瘤微创消融术,分泌过量甲状腺激素的病灶被消灭,术后次日,心率和心律就逐渐恢复正常。挂念工作的她立刻要求出院返汉,因为另一场战役——大面积核酸检测在等待着她,她要带领医院的同志们继续战斗。

5月14日,黄莺踏上了返汉的路途,此时心率已恢复到52次/分,这是她患病以来从未有过的理想水平。返回武汉的她即刻就投入紧张的工作中,至今已4个月有余,目前心脏情况良好,甲状腺功能逐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也在正常范围内。

余松远表示,很高兴得知她一切安好的消息,这封特殊的感谢信正是一份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通讯员 生星 杨静 记者 左妍

09-25 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