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穿上防护服和护目镜,你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誓言 陈梦泽 摄
“我有17年前支援北京小汤山的工作经验,也有在四川抗震救灾的经验,更有近20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我愿意作为‘浦南人’出征援鄂!”大年初三,由上海40家医院50名护理人员组成的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全力支援武汉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明天就是“南丁格尔”诞辰200周年的日子,她们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而说出开头这番话的退役军人李晓静是这支医疗队的领队。
武汉疫情发生后,已经自主择业脱下了军装的李晓静,第一时间向浦南医院党委写了请战书:“作为一名军人,就该上战场;作为一名护士,就该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锋在前!虽然我此刻已经不是军人,但是依然希望以医务人员的身份参战。”
大年初三的晚上,上海援鄂医疗队中唯一一支护理团队驰援武汉。50名队员来自上海40家医院,在接到通知的两个半小时内背起行囊从四面八方集结上海南站。作为领队的李晓静,出发时面向车窗外,向送别的人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初到武汉,这里最缺的是护士。经过岗前培训后,50名队员被分到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ICU、次ICU和普通病房等11个科室,她们除担任护理工作外还兼任护工阿姨、清洁员、快递员的多个角色。而她们在武汉的每一天又都面临挑战,为节约防护用品,护士吴玲玲第一天上岗就主动要求加班,连续工作12小时。95后护士钱莉为了不在班上上厕所,上班前10个小时就开始不喝水。更有不少姐妹穿上成人尿不湿,一上岗就是7-8个小时。
上岗穿上厚重密封的防护装备,对所有队员又是考验,这就似洗桑拿一样,稍有动作就会大汗淋漓,一个班上出几身大汗是常事,而武汉二、三月份的气温是非常低的,全身湿透内衣遇到冷风,人又似掉进了冰窖,为此,每人每日都会承受“冰火两重天”的重大考验。
身为队长,她承诺过要“50个人去50个人回”,目标零感染,可是队员们分散在11个科室,怎么办?于是,李晓静的角色立即转换成“事妈”。她每天操心着大家的防护是否得到保障,队员们的衣食住行和身体状况,队员们都笑称她是“饭泡粥”。
传染病最无情的地方就是逼着亲人远离,而人在生病的时候本就格外脆弱。有一位女性患者,在这次疫情中失去了双亲,她也住进了医院。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悲伤、绝望甚至麻木,那时候,李晓静便想起了她刚去世的母亲,她知道那种悲痛和无助。
躯体可以隔离,爱却不能。为了让患者敞开心扉,李晓静带着队员们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在开展“话聊”的基础上做了一面爱心墙,让患者写下自己的心愿。今年“3.8妇女节”,上海医疗队特意给病房里的女性患者都带了小礼物。有的患者住院一个多月了,头发长了,于是队员们拿了理发器,当起了Tony老师。不少患者把感谢信挂在走廊里,他们说,是上海医疗队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和必胜的信念。
李晓静带领的这支护理团队,是上海各家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科、内科的骨干护士,在武汉疫情一线,每一位队员都在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患者的早日康复做着不同的努力。
有个压疮的患者入院,全身好几处破溃、糜烂,身为造口师的李晓静,立即给他精心换药;还安排队员专门制作健康宣教手册,指导病人科学洗手等等,大家还特地开发了公众号“援鄂天使团”,从中医、西医、饮食、健康宣教等各种不同角度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我们有幸身处这个时代,我们有幸奉献在这个时代,我们此刻的呼吸同祖国如此紧密相连。”李晓静说。在上海援鄂医疗队1649名队员中,护士占了1041名。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曾用“强悍”和“不凡”这两个词来形容上海医疗队。“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专业精神。”这也是武汉人民对上海医护人员的充分肯定。
特约通讯员 蒲欣 记者 左妍